top of page

成立犯罪年輕化關注組

2020.06.02

反修例社會行動發生以來,青年犯罪個案大幅增加,不少家長向我們反映,對現時犯罪年輕化情況感到十分擔憂,擔心自己的子女會被別有用心人士煽動利用,作出犯法行為,恨錯難返。我們決定成立關注組,與不同持分者一同合作,就犯罪年輕化作出一系列跟進工作。


在全球各國蔓延新型冠狀病毒疫症的危機下,香港的激進暴力分子依舊未肯罷休,在極端煽暴媒體的護航下,即使在身故者家屬公開反對,依然繼續炒作「紀念」一些沒有根據的假事件。暴力分子現時更變本加厲,不段地日常化暴力行為,如製作炸彈、放火堵路等嚴重罪行均 屢見不鮮。不難發現,現時不少網上的煽暴媒體報導手法並非客觀分析事件,而是透過誤導性的圖片及偏頗的字眼,扭曲、美化和曲線宣傳暴力行徑,迫使廣大群眾啞忍接受。縱容暴力的潘多拉盒子若被一眾煽暴媒體刻意打開,後果不堪設想。從警方最新公佈的各種數據上來看,涉及青少年的暴力罪案持爆升趨勢,顯示「破窗效應」正在蔓延。

香港2019年下半年的治安情況令人擔憂,特別是青年人參與涉及示威活動的違法行為。在2019年,因干犯刑事罪行而被捕的10至25歲人數按年齡組別及罪行類別劃分如上。


根據警方數字,在反修例示威中,被捕約8, 000人當中,超過四成是學生。青少年思維單純,處於叛逆期,容易衝動,不計社會後果。被捕人士年齡及拘捕月份劃分的分類數字如上。


根據以上保安局二零一九年六月至二零二零年三月按年齡組別劃分的被捕人數 (10-25歲)數據, 青少年犯罪率自反修例風波期間起節節上升,尤其以2019年11月達至高峰。 2019年11月, 攬炒派於11月11日煽動青少年參與所謂的「黎明行動」,在全港18區突擊堵路和癱瘓交通威迫市民參與「大三罷」。單單在11月11日黑衣魔所謂「三罷」的暴力衝擊期間,警方共拘捕了287人(12歲至82歲),其中有190人是學生,佔總人數三分之二。他們涉嫌干犯的罪行包括非法集結、藏有攻擊性武器、藏有工具可作非法用途,刑事毀壞、襲警、身處非法集結時使用蒙面物品等。


及後,黑暴更利用香港中文大學及理工大學成為暴徒為非作歹的據點。暴徒作亂,使香港市民不得安寧,香港多所大學更於11月宣布本學期結束。

從以上三個圖表顯示,青少年犯罪率在各個年齡階層, 包括10至15歲,16至20歲及21至25歲組別的趨勢相當接近,反映青少年犯罪極大程度上受攬炒派發起的社會事件影響。部分香港青少年把參與政治暴亂看作是一種「英雄」行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現今香港不少新一代,被攬炒派政客偷換概念誤導,走上分離主義道路,社會各界對此十分痛心。


青少年整體犯罪數字隨著警方加強執法於12月有所下降。於2020年2月份,基於疫情關係,數字再進一步下降。可惜,在三月份數字 又回覆上升趨勢。過去接近一年在社會事件中被捕的青少年都是受害人,被人煽動後,對警隊及政府產生仇恨,又受人鼓動而濫用私刑,甚至殺人。有人為了私利,鼓吹年輕人犯法,並將責任推卸予政府及警察,自己卻享受政治紅利。

根據以上統計,修例運動被落案控告的1400人當中, 有1000人是35歲以下, 佔了總數的百份之七十。 當中, 尤其以22至25歲人士佔大多數, 其次是19至21歲及16至18歲人士。 反映在反修例風波中,很多年輕人參與其中,青少年參與違法活動比例很高。 16至21歲青年不少仍是在學期間,所謂「違法達義」等論調讓青少年法治觀念薄弱, 各界需要扭轉青少年的錯誤觀念,讓他們明白違法害人害己,自身更是要付出慘重代價。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香港的未來將由今日的青年人去塑造;年青一代的品德、學業、技能和對社會的歸屬感,在在影響社會的發展。青年人理應成為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對社會有承擔,同時具備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可惜,反修例社會行動發生以來,青年犯罪個案大幅增加。


有見及此,一直關注青年議題的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顏汶羽議員、青年李梓敬、陳穎欣、施永泰、家長招文亮、關浩洋、蕭煒忠、羅雅然、教師洪連杉、穆家駿、律師劉毅及葉俊遠決定成立關注組,與不同持分者一同合作,就解決犯罪年輕化作出一系列工作。


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顏汶羽議員表示,泛暴派政黨鼓動群眾保護犯法者,阻撓警察執法。過去大半年的暴亂中,在風光的泛暴派政客背後,還有無數沒人關心姓名的年輕人流血受傷,他們更要面對被刑事案底牽絆一生的風險,情況比「佔中」更為嚴重。泛暴派政客「永不割席」,博得「撐手足」之名。至於暴亂造成的破壞、受傷的市民、被毀壞的商舖,政客們絕口不提。


青年陳穎欣則認為,騷亂加上疫情的重擊,已令香港經濟嚴重受挫,盡快修補社會破裂及挽救經濟乃是當務之急,但反對派卻漠視香港整體利益,為了一己政治私利,不擇手段地惡意製造社會矛盾,不斷刺激仇恨,既傷害了無辜市民的消費權益,更犧牲了香港的經濟發展。


身為家長的招文亮指出,眼見某些家長向子女灌輸歪理,甚至帶同子女去衝突現場,以身犯險。自黑暴事件後,眾多支持黑暴行為的家長放任甚至支持其子女作出違法行為,令子女被落案起訴,實屬當代不幸。年青人關心時事,社會事務是社會之福,但必須在合理合法的途徑表達。


家長蕭煒忠也指出,某些教師向學童灌輸歪理。香港中小學校有6萬多名教師,其中不乏一些思想比較激進的教師,他們人數雖少但能量較大。他們利用講台進行政治宣傳,蠱惑部分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甚至未成年人走上街頭。其中最暴戾的成員更被培養成不辨是非、蔑視法紀的「勇武」之徒。


律師劉毅表示,網路上充斥一系列「懶人包」及「指南」,上至群眾事件中應攜帶的工具,下至被捕後的應對指南,可謂「一應俱存」,部分青少年不加思索地吸收了誤導性的信息,不聽師長勤告,低估了違法行為的安全及法律風險,便會作出令自己後悔的行為。


律師葉俊遠也表示,不少別有用心人士及團體,直接及間接慫恿香港一些年輕人踐踏法治與秩序,斷送青少年美好前途。泛暴派思想家鼓吹「違法達義」、「案底令人生更精彩」、「黃色經濟圈」等等的人。事實上,暴力及破壞行為嚴重衝擊香港法治,所謂「違法達義」或「公民抗命」,都是法律上不容許。


顏汶羽議員表示,青年人對社會及特區政府有很高的不滿意率。除了不滿社會流動性和階梯,社會及政治議題的不滿更是導火線。不少青少年在後反修例時期參與違法抗爭活動,處理犯罪年輕化的問題迫在眉睫。物質需求並不是這一對最大需求,解決青少年犯罪年輕化問題需從多方面入手。我們有以下建議:


破解多數等於公義的迷思:即使在西方社會及理論中,也有多數人的暴政的說法。 反觀現今香港社會,反對派把持區議會,為反而反,無所不用其極,完全是「政治優先,民生擺一邊」。市民要認清什麼才是「公義」,別陷入反對派設計的民粹主義陷阱。


捆綁選擇問題:在後真相的年代,年青人作為社交媒體的最常使用者,深受社交媒體,極端主義政客及分配的影響。網上及社交媒體成為最惡的溫床,當中充斥著「假資訊」,年輕人容易「跟車太貼」,誤信謊言。政府及警方更應主動,對失實事件進行澄清,及早發現鼓吹犯罪的文章,假新聞及其他不當內容,訂立假資訊法。


加強照顧未成年青年:教育局、學校及社會機構應加強照顧未成年青年。最近一宗13歲學生「記者」在尖沙咀衝突中被警方帶走事件,值得我們深思。試想想一個13歲少年有足夠能力判斷是非黑白嗎? 他是否可以獨自處理危險事件?是否被不法分子利用? 事實上,獨留小朋友在一個危險的地方極容易造成意外,家長有極大責任照顧小朋友以免受到不必要傷害。青年人尤其年紀較小的入世未深,未必意識到犯罪的後果,不單令家人朋友擔心,前途受損。因此,他們需要成年人多加保護及教育。


預防及宣傳:特區政府需要跨部門及多機構合作模式,從「預防及宣傳」方面打擊青少年罪行,達致減少青少年重犯的目的。要有效減低青少年犯罪,社會各個持份者,包括家長、老師、傳媒、社工以致青少年本身等等,需要通力合作。政府亦應加強宣傳,透過不同渠道向青少年發佈防罪訊息,提高青少年公民意識,培養正面的價值觀。


加強執法:執法部門應加強以情報主導方式採取行動,打擊青少年罪行,並對煽動及利用青少年犯罪的人提出檢控。


未來,我們將繼續透過不同途徑協助年輕人尋找機會,舉辦不同青年會議與跨階層及跨陣營會談,進行不同的公共政策研究,提供意見及建議給政府相關部門,聯絡不同公私營機構提供實習機會,讓同學可以一展所長。

 

新聞聯絡: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 顏汶羽 (6600- 2511)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