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青年向上流

2014.12.16


隨著香港進入知識型社會的年代,全球一體化及鄰近地區急速發展,對香港社會整體發展,特別是年青人的發展及向上流的機會形成不少困難和阻力。近年,青年人積極參與不同的社會運動,特別是近期的「佔領行動」,大量的青年人在不同層面的參與甚至主導整個行動。有不少意見認為這是由於青年人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希望藉參與社會運動發洩自己對政府及社會的控訴。


事實上,經濟環境於這幾年急速轉型,整體發展放緩,社會普遍認同青年人向上流的機會減少,青年貧窮的情況亦日益嚴重。雖然整體失業率僅3.3%,接近全民就業的情況,然而青年人的失業及就業不足率仍然高企。


另方面,隨著教育普及化及專上教育的機會增加,青年人的學歷越來越高,但就業巿場對高學歷的機會有限,經常出現「高學歷、低收入」的職業錯配現象,再者,社會普遍漠視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年青人不願意進入服務性行業或需體力勞動的工作,故此,現時職場經常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情況。


青年人的發展在這種社會形勢下,是否真的已走向絕路?又是否如大多數年青人在社會上說是沒有任何發展機會?而我們香港這個城市又是否走向經濟發展的盡頭,而不會再有「獅子山下精神」?又或「遍地黃金」的好環境?


其實筆者對香港的未來還是樂觀的,我們可以看看我們還有的優勢。我們不單有良好法治和不斷改善的民主制度,還有出色的公務員團體。而作為全球中心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我們沒有被局限,既不需要繳交昂貴的稅項又可以自由地從事商業貿易,再加上我們背靠祖國,可以向全世界發展不同產業及服務,面對龐大的市場,我們的發展潛力可謂絕對不少。


青年既是社會的未來棟樑,社會發展和青年可向上流機會是相輔相承必不可少的。故此我們須決心為青年注入更多動力,讓香港持續發展。


當然擁有積極樂觀態度並不是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作為年青人,把「希望」和「不認輸」的性格,具向上流的心態是十分重要。而作為政策倡議者,當然知道需要有適當配套去支援年青人。解決他們面對實質的困難和問題,由政策角度為年青人提供上流的機會,我建議從不同方面著手:


發展機會


青年人正值發展事業的黃金時期,如日中天,若能獲得足夠協助和支援,前途更是無可限量。近年,由於香港著重金融和工商業發展,本地產業流於單一,其他產業如文化和藝術等較為缺乏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雖然外國的產業較為多元化,內地正值高速發展之際更是機遇處處,但由於缺乏發展渠道,本地青年只能局限在港發展,事業發展空間有限,造成青年階級未能向上流動,難免感到氣餒。


要協助青年各展所長,政府應承擔領導者的角色,引領本地產業走向多元化發展,讓不論從事藝術工作、建築工程還是輕工業的,都能夠發揮潛力,為社會作出貢獻。因應青年人創業時遇到的資金困難,政府亦應成立創業基金,提供資助或免息貸款,鼓勵青年勇於創業,一展抱負。


除此之外,青年人亦應擴闊眼光,敢於出外尋找機遇。適逢內地正值高速發展時期,政府應該為本地青年穿針引線,提供更多中介平台,讓有志的青年北上發展個人事業之餘,亦能為國家作出貢獻。除了到國內發展外,近年很多青年人都喜歡到歐美各國旅遊實習,獲得不少寶貴經驗,為未來發展事業打好基礎及為年青人拓展更宏觀的視野,值得大力推廣。


青年教育


年輕人為向上流,教育是重要的一環,現時大學資助學額僅約為1.25萬個可提供予聯招學生申請,而每年參與文應試的人數接近有8萬人,合資格角逐資助大學學額大約為3萬人,升大率始終維持在1/6,與舊學制下比例一模一樣。


由此可見,每年平均有逾萬文憑試考生未能升讀八大院校,當中不少人選擇入讀副學位課程,希望畢業後能銜接至資助學位,但八大每年只提供4000個高年級學士學位銜接學額,不能滿足每年約3萬名副學位畢業生的升學需要,令這些學生未能升大之餘又欠下一身學債。同時,亦削弱這批年輕人向上流的機會。


為此,我們建議政府應加大力度及增撥資源予專上教育發展,包括增加大學資助學位,讓更多合資格升讀大學考生入讀大學,另外,加強對副學士學位的支援,增加副學士銜接升讀大學學位,以全面推動大學教育普及化,讓更多年青人得到均衡的教育,增加向上流機會。


另外,我們亦建議政府鼓勵年青人到內地、台灣或其他地區留學,提供財政和各方面支援,及改善現時資歷認可政策安排,讓更多年輕人在外地留學拓展眼界的同時,亦更易回港發展。


除了向外發展,我們亦見到近年香港整體經濟環境發展放緩,根據港大經濟系James Vere博士在2010年4月發表的報告指出,按照2008年的就業人口,在對上10年,收入向下流(20%)加上保持不變(47.2%)的百分比為67.2%,而在最近這5年,情況更加嚴重,向下流(15.1%)加上不變(62.9%)的百分比增加至78%,數字反映青年人向上流的機會減少,青年貧窮的情況亦日益嚴重。雖然整體失業率僅3.3%,接近全民就業的情況,但青年人的失業及就業不足率仍然高企。惟就業巿場上卻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情況。


故此,我們亦建議政府全面推動生涯規劃及職業教育,讓年青人盡早籌備個人的生涯規劃,讓年青人能根據自己的個人成長經歷,檢視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一方面協助青年人由學校過渡至就業,另方面亦可以讓年輕人因應自己的個人特質作出知情的選擇,減低年輕人對人力巿場就業錯配的失望和挫敗感。


同時,因應教育制度及人力市場需求並不配合,面對職場人力錯配的情況,我們亦建議,政府和大學應該從調節課程供應類別入手,了解巿場的需要,加強專才培訓工作,增加年輕人向上流的機會。


政制發展


近年,青年人參與社會運動日多,早前成立的學民思潮更是以中學生為主的議政社運團體。而最近的「佔領行動」更有大量的大專學生及中學生參與甚至是由學聯及學民思潮主導整個行動,有不少的評論認為是現今香港社會給予年輕人參政的機會少,政府亦缺乏針對年青人的政策,故此當青少年對社會政策感到不公或者不滿時,很容易被推動參與社運,而未有機會在建制下參與發展和討論。


青年人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且面對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2020普選立法會等的社會發展大趨勢,政府及社會為年青人提供參與社會事務的平台,尊重及聆聽青少年的意見及需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發展更形重要。


我們建議政府加強諮詢架構功能,吸納更多不同界別的青年人加入諮詢機構,加強社會的凝聚力;成立青年政策聚焦小組,改善及制定青年政策,針對青年人提供支援,以穩定香港未來的發展。


另外,我們亦認為必須要增撥資源,鼓勵年輕人從政,包括成立公共行政學院,向社會各界開放招生,鼓勵有志從政的年青人參與,以獲得有系統的培訓,為社會提供政治人才;建議由民政事務局成立青年議會及推動兒童議會的工作,並加強他們在社會的認受性,鼓勵青少年參與議會工作,提升議政能力,亦可藉此吸納他們的意見;同時,我們亦建議政府於各級議會提供更多財政支援,包括議員薪酬、營運開支津貼等,吸引更多年青人從政。


青年與房屋政策


房屋問題一直是全港市民關注的議題,而對青年人而言,更關乎到人生未來數十年的生活和方向。然而,由於香港地少人多,私人樓宇價格持續高企,不少年輕一代只能望門興嘆。眼見上車無望,不少年輕家庭選擇一邊租住私樓,一邊輪候公屋。可惜現時公屋輪候人數眾多,上樓遙遙無期,每月收入又被租金蠶食至所餘無幾,青年人前景茫茫,難免感到氣餒,甚至轉化為怨氣,對社會和諧產生不良影響,更甚是,令青年人對未來失去信心,亦因為未能安定下來,所以對發掘新事物和大膽發展造成沉重包袱。

要徹底解決青年人房屋問題,分別要從公屋、居屋和私樓三個層次對症下藥。


首先是增加公屋供應。政府必須大幅增加公營房屋供應量,以滿足青年人和廣大市民的住屋需要。現時公屋輪候冊申請超過26萬宗,一般家庭平均輪候時間逾3年,「三年上樓」的承諾勢難以達到。政府應妥善運用土地資源,善用地積比率,大量興建公營房屋,以維持平均三年上樓的目標,讓出身自基層的青年人和其他家庭,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亦可能受惠於公營房屋的低廉租金,慢慢儲起部分資金,作日後發展之用。


第二是興建更多居屋單位。居屋的定位,是讓有經濟能力的公屋住戶購置物業,以騰出公屋資源,達致房屋流轉。雖然預計在2020年前,將有逾8700個居屋單位落成,但對比起龐大的居住人口和迫切的住屋需要,還是非常不足。因此,政府應大量興建居屋,讓青年人和有能力者自置物業,紓緩公屋輪候的壓力。


第三是提供私樓津貼補助。政府可考慮提供各種適切的津貼和援助,支援首次置業的青年人和租住私樓單位的中層人士。具體而言,為正在租住私樓的中層人士提供稅務補貼,當他們的租住支出佔每月收入若干份額,可獲稅務減免,以紓緩夾心階層的經濟壓力。


除此之外,政府亦可考慮提供青年宿舍和夾心階段房屋,讓未合乎申請公屋資格、而又無力購置居屋或私樓的青年人,不再局限於租住私樓一個選擇,在他們可承擔的能力範圍內,擴闊青年人的住屋選擇。


建立對國家社會的正確價值觀


香港需要發展,年輕人需要向上流,社會的穩定性是十分重要。然而,這幾年對社會政制及各項社會政策,年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滿,甚至對一國兩制對國家的信任度減低都影響社會穩定,長遠影響國家與香港的闗係,亦影響香港整體的未來發展。


故此,我們建議政府加強國民教育,如舉辦不同類型的交流活動、國情班等,鼓勵年輕人認識國家歷史及現時的社會發展,培養愛國情懷。另外亦應配合就業政策,鼓勵及支援年輕人在內地發展事業,以增加年輕人向上流的機會。


結語


面對全球一體化,周邊地區急速發展,知識型社會的改變對年青人影響都非常大,未來,我們必須為年青人注入新的動力,讓他們開拓更多的機遇,發展出更新型的社會。

要協助青年人向上流,並令香港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相信不單是一部份人的工作,又或單單是政府的任務,而是整體社會和市民共同持有理念和承擔。社會發展是一環緊扣一環,我們年青人有發展和希望,對整體香港長遠發展是絕對有利,而「一起把餅做大」就應是大家共同的目標。


 

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主席、深水埗區議員 鄭泳舜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