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
迎接二○一九,新年新希望。本人一直關注使用政府土地興建過渡性房屋計畫,最近終於迎來了第一個項目,選址在深水埗欽州街西與通州街交界,即現位於地政總署斜坡組臨時用地。當局願意拿出政府閒置或短期租約用地,興建過渡性房屋。社聯日前已向深水埗區議會簡介計畫,興建約二百一十個單位,予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或居住在不適切房屋有逼切住屋需要的住戶申請。計畫已獲區議會原則上通過,土地使用期為五年。
筆者早在去年九月及十月,就使用上述選址興建過渡性房屋,提出設計構想圖及向傳媒解釋建議計畫。其後,並向特首及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提交建議書。我們當初的設計,也是使用組裝合成的快捷方法,興建約二百個組合房屋單位。聯同社聯籌辦的南昌街組合房屋項目所提供的九十個單位,短期內可以在深水埗供應約三百個單位,讓輪候公屋的房居民有機會入住。筆者亦審視過境外做法,組裝合成的過渡屋可翻新及循環再用,並有先例可援;當計畫成熟後,當局宜設有一套建築及揀選住戶指引,供營運過渡性房屋的社會服務機構跟從。
事實上,在公營房屋興建及推出大落後情況下,社會對加快推進過渡性房屋已有一定共識。與二十六萬住戶在輪候公屋、十一萬住戶約二十萬人居住在不適切房屋比較,就算我們計及社聯已營運的社會共享房屋、房協推出的出租計畫及社企光房計畫等,這類過渡性房屋的數量,按已上馬及規劃中,所提供的單位只有約一千多個,絕對是杯水車薪。
不要煙花式形象工程
早前閱讀過《巴士的報》主筆盧永雄先生的文章,題目為《過渡性房屋可以止咳》,文中提及筆者建議當局短期內提供一萬個單位,政府必須成立約二十億元「社會房屋基金」。筆者只是拋磚引玉,目標確實是期望政府加快行事,不要只是「煙花式」推出一兩個項目,因為這絕不是形象工程,而是實實在在解決不適切房屋住戶的困境,預料不適切住戶人口已不止二十萬人,若解決到一部分人短期住屋需要,也是可取的。再者,立法會已成立了「跟進本地不適切住屋問題及相關房屋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跟進相關事宜,本人有幸作為小組委員會主席,期望議會通過小組工作,集結各方力量,共同在這議題上爭取一定的成果。
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早前在上述委員會會議上,已表明物色了十多個項目,希望今年上半年可提出兩至三個項目,供大家審視。雖然當局指由於計畫未成熟,暫時不願披露選址地點,但政府願意拿出更多閒置或短期租約用地,哪怕是空置校舍等,總算踏出了一步。辦法總比困難多,希望在明天。
刊於星島日報 立法會議員鄭泳舜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