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收回土地條例》法律解讀」研討會

2019.09.27


民建聯關注如何加快土地供應,以增建公營房屋,我們於早一段時間倡議善用《收回土地條例》,以便有效加快推動土地供應。而為深化我們的倡議,我們舉辦了今次的研討會,邀請了數十位法律界人士包括香港政策研究所高級顧問陳澤銘、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馬恩國、副主席錢志庸,以及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任葉文琪等,共同就《收回土地條例》的實施、在引用條例時出現的各種疑問,以及相關的法律風險等進行深入討論。會議由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主持,參與人士約有40人。


我們留意到,土地大辯論的時候,不少意見已要求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農地發展,但特區政府一直表示,擔心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會有法律訴訟風險,而訴訟程序也比較費時。然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經表示,政府其實每天都有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有公共用途需要的私人土地,只是《收回土地條例》是尚方寶劍,不能夠隨意用。對此,與會認為,只要政府當局收回土地是作公營房屋用途,將能確立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的「公共用途」原則,面對法律訴訟的風險不高。就算,有業權人向政府提出司法覆核,相信獲判勝訴的機會亦不大。


另一方面,不少與會者均認同以協商或仲裁方式,解決土地爭議才是上策。相信此舉有助免除法律訴訟風險和省卻時間。然而,與會者仍是一致認為應將《土地收回條例》視為增加土地供應的最後手段和法律工具。


討論中,與會者亦關注到收地前的土地規劃問題。當中有意見認為冗長的規劃研究、審批及其他行政程序,令土地被迫長期閒置「曬太陽」,造成土地供應的樽頸。以新界東北發展為例,由1998年倡議至最近正式開展收地,前期規劃研究、諮詢及審批程序歷時逾20年。與會者呼籲政府深入檢討現行的規劃制度及法例,並作出改革,藉缩短規劃程序,加快「生地」變「熟地」的步伐。



 

新聞查詢: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 9681 8757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