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加強政府主導 加快樓宇復修」


2024年7月9日

 

根據發展局2021年的資料,本港樓齡達3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有2.7萬幢;當中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數目,過去10年急增至9,200幢。截止去年12月,全港3100多幢「三無大廈」日久失修越見嚴重。近年舊樓石屎墮下致途人受傷,個案多不勝數,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政府原先預計整個樓宇復修流程需時15個月,包括籌組業主大會、招標、驗樓、修葺至驗收。按照最初的構想每年擬向2,000幢目標樓宇發出強制性驗樓通知。

 

民聯建中西區區議員劉天正指,自推出「強制性驗樓計劃」以來,即2012年至2023年7月,涉及需強制驗樓的樓宇合共約7,000幢,覆蓋率約為三份之一,最終只有2,200幢樓宇完成驗樓及維修,即每年平均只有200幢(僅為初期每年目標2000幢的1成,或現時每年目標600幢的1/3),劉天正估計,實際上大廈要完成整個流程需時4至8年,嚴重追不上樓宇老化速度。

 

雖然,政府會針對有即時危險的樓宇,進行勘察及大維修,並於工程完成後向業主收取相關費用和附加費,惟只屬於極少數個案。

 

過往,政府於2009年及2017年透過兩次「樓宇更新大行動」,直接介入無法自行籌組大維修的樓宇,發出維修命令,並在命令無法履行下,直接安排承建商進行維修(即「第二類別樓宇」)。

 

民聯建中西區區議員張嘉恩補充,撇除全港超過3,000幢「三無大廈」、因未有成立法團難以進行大維修以外,大部份業主和法團積極性低,甚或乎法團於業主大會成功通過進行維修,但於籌辦、招標、選標及集資過程仍然是困難重重,導致工程延誤或最終直接放棄工程。最近一次的「樓宇更新大行動2.0」已結束,在財赤嚴重下,恐怕未必有新的「樓宇更新大行動」推出,日後無法組織維修的業主們除要面臨更嚴重罰則外,可能會處於苦無出路的困境。

 

建議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指,就如何加樓宇復修工作,必須加強政府主導,建議可循以下2個方向:

 

第一,建議由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統籌試行「代聘顧問」服務。現時市建局有提供「招標妥」服務,但由於法團和業主未必有專業知識去判斷樓宇的狀況、選取最適當的標書(審批回標),亦有擔心工程顧問與建築公司私相授受,故此,建議市建局提供代聘顧問的選項,這做法較大程度上排除工程顧問參與「圍標」的風險;同時有助加快籌辦維修工程的進度。

 

第二,建議屋宇署引入「自願性樓宇維修代辦」服務計劃,若大廈樓齡50年或以上、戶數100戶以下,接獲屋宇署「強制驗樓驗窗令」,並能夠證明該大廈經多番嘗試、仍未能開展樓宇復修工程,假設經超過六成業主人數聯署,可以向屋宇署申請參與計劃,由其承辦商代辦法定通知所需的工程,再由屋宇署向拒絕遵從法定通知的業權人,追討欠款及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

 

政府部門可按照樓宇狀況、是否有即時危險、大廈能夠自行完成維修等因素,決定是否提供協助;以及為申請樓宇定優先次序。計劃初期,建議部門以每年協助100幢有需要的大廈為目標。

 

此外,民聯建中西區區議員楊學明以兩個例子說明上述建議的重要,屋宇署進場協助隨即有效解決大廈維修問題。第一,一幢位於第二街的唐樓,雖然已成立法團,但地庫佔九份業權、樓上單位則是一份業權。若果要在公共地方進行維修,地庫需要集資九份,樓上只需「夾」一份。地庫業主強調比例不合理、不肯集資;樓上業主亦不願意分擔地庫需負責的集資份額,故此無法進行大維修。最後,政府承辦商進場迅速完成維修工程,再向每位業主按業權分數追收有關費用。

 

第二,位於保德街的私人樓宇。12名業主只能找到一半業主,而且都是年長業主,故此,無法成立法團統籌大廈大維修工作。政府進場迅速完成維修工程,解除大廈安全隱患,並且向每位業主追收有關維修費用。

 

總結


陳學鋒補充,近年多棟大廈爆出圍標風波,相信在市建局及屋宇署統籌下,會大幅減低業主被圍標的風險。同時,由政府主導向各業主收集維修費用,能夠有效解決集資困難問題,減低其他業主蒙受損失的風險。

 

新聞聯絡

民建聯副主席、房屋事務發言人陳學鋒(6099-3800)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