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7日
民建聯昨日會見行政長官李家超,提交以「發揮優勢 開拓機遇」為主題的《2024年施政報告期望》。我們與特首進行了坦誠的交流,並對政府應推出短中長期措施,盡快振興經濟,持共同目標。
我們認為,香港現時雖面對外部環境及內在發展的雙重挑戰,但只要善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定能全力推動香港經濟發展,讓香港在變局中開拓機遇。就此,我們建議政府應推出短期、快見效的措施,提振市民對本港經濟的信心及市場氣氛,包括加快活化股票市場,增加港股的流動性;取消烈酒稅,鼓勵更多洋酒業務的貿易;以及推動熊貓經濟及向中央爭取進一步優化內地居民赴港簽注政策,例如將「一周多行」逐步有序複製到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藉着吸引更多過夜旅客,做到旺丁旺財。
中長遠而言,政府須以更大決心,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包括建設數字經濟體系、發展低空經濟及推動新能源經濟產業;善用啟德新區,弘揚中華文化,落實無處不旅遊理念;持續發揮國際金融及貿易地位的優勢,深化與傳統西方市場的合作,以及開拓與東盟和中東地區的經貿合作;培育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此外,特區政府全力拼經濟,謀發展之時,亦要展現有所作為的施政理念,改善民生,為市民排憂解難,並同時加強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建立與「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以及加強支援關愛隊,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民建聯的《2024年施政報告期望》共有7大範疇,39個重點項目,合共195項建議。相關建議的摘要如下:
一.「推動新質生產力 實踐高質量發展」
1. 發展香港自主可控的Web3.0基礎設施,以及發展金融生態圈,打通數據基礎建設及完善Web3.0加密數字領域的監管框架。
2. 成立低空經濟跨部門工作小組,推動低空無人機在本港應用,以及推動低空經濟應用試點,例如在「北都」試行跨境物流。
3. 推動新能源經濟產業,在政府資助可再生項目時,考慮更多經濟發展因素,例如在期限內創造一定的就業崗位,向有關部門定時報告研發進度、成果轉化情況等。
4. 成立跨部門專責組推廣新能源車,以及便利符合國家標準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在港落地。
5. 設立電子商貿發展專員,專責與內地部門對接及交流,以助推動香港發展O2O網絡購買行業。
二.「弘揚中華文化 發揮無處不旅遊」
6. 興建啟德旅遊Hub,包括設立中醫藥養生體驗中心,以及啟德國際藝術體育交流園。
7. 成立運動旅遊專組專責推動運動旅遊,以及充分利用本港生態經濟資源,推出不同運動旅遊產品。
8. 推動成為穆斯林友好旅遊城市,包括完善HALAL認證服務,以及鼓勵業界增設穆斯林友善的住宿及旅遊服務。
9. 推動熊貓經濟,包括打造具香港特色的大熊貓IP產業鏈,創造出獨特的熊貓文創、餐飲食品及主題酒店等周邊產品和服務。
10. 優化內地居民赴港簽注政策,包括「一周多行」逐步有序複製到大灣區內地 9 個城市,以及恢復深圳戶籍居民赴港「一簽多行」政策。
11. 精選個別盛事及重點推動,打造成香港旅遊品牌,吸引高端消費客,並同時推出旅遊通行證HK Pass,以優惠價格吸引「首遊客」來港觀光與消費。
三.「強化現有優勢 拓展新機遇」
12. 大幅增加港幣—人民幣「雙幣櫃台股票」數目,讓收取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的國際人士可利用手上的人民幣投資「雙櫃台」,增加港股的流動性。
13. 全面檢討香港上市融資制度,包括縮短審批新股上市的時間、減低重覆性的審批程序、優化流程,以及訂明清晰的服務指標。
14. 取消烈酒稅,吸引更多洋酒業務及貿易、集散及拍賣活動在港經營,打造成為亞洲區酒業貿易的樞紐。
15. 中醫藥發展專員利用香港的貿易優勢,促進中藥材出入口交易,並通過「香港中藥材認證計劃」發展中醫藥交易平台。
16. 向中央爭取推動大灣區會計師牌照,以及為港澳會計師設立專屬執業試,並可在大灣區九個城市執業,以及在事務所擔任審計業務合夥人。
四.「多元產業為主導 注入經濟新動力」
17. 設立專責小組推動電子遊戲產業發展,包括支援香港舉辦電競盛事,以及邀請內地及海外大型電子遊戲企業駐港發展。
18. 持續落實《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包括打造國際化副食品中心、推動興建更多現代化及環保的多層式農場,以及加快推動休閒漁農業。
19. 研究以「片區模式」招標及發展,並成立專責機構負責整合和發展土地,參與策略性項目發展,藉此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步伐。
20. 推動河套區發展,向中央爭取內地生物樣本「過河」、允許內地及境外的創投基金在區內自由兌換,以及便利科研人員通關。
五.「提升生活質素 完善勞工制度」
21. 重推出售公屋計劃,並優化為「租者置其屋計劃2.0」,包括優化出售屋邨的定價方程式、日後補價安排、出售範圍及管理模式。
22. 為劏房居住環境設立最低標準,以及設立劏房計分制。
23. 研究設立「自願性樓宇維修代辦」服務計劃,讓沒有法團組織的大廈業主可申請屋宇署代辦法定驗樓及必需的維修工程,並分攤所需開支。
24. 務實推動環保減廢,包括推動社會更廣泛應用廚餘機、發展新型轉廢為能設施,以及與大灣區城市探討,共同建立灣區綠色生態圈。
25. 檢討港鐵票價機制,將未能啟動的延後加幅,設立兩年自動取消機制,以紓緩每年票價調整後的加幅。
26. 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提供稅務和財政優惠,吸引各地大學進駐北都,以及鼓勵國際教育機構獨資或與香港的教育機構合資,在北都建立國際分校。
27. 設立「外籍家庭傭工事宜監管局」,專責處理外傭事務,以及全面檢視《僱傭條例》,加強保障平台工作者。
六.「改善民生 關顧弱勢」
28. 加強公營中醫服務,包括增加公營中醫門診、服務名額及下調收費。
29. 加快修訂《輔助醫療條例》,讓中醫師可轉介病人,以及增加中醫藥學士學位課程的資助學額,確保香港有足夠中醫藥人才儲備。
30. 發展公營牙科服務,增設每年2,000元牙科醫療劵,讓居住在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的長者使用。
31. 修訂法例,延長卵子冷藏期限至30年,以及增撥資源,為所有孕婦提供NIPT低風險産檢。
32. 擴大婦女接受疾病篩查及健康檢查服務,包括乳癌及骨質疏鬆篩查,以及擴大免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範圍。
33. 新設「住院醫療券」,讓長居內地的長者每年獲得定額資助,以及與深圳社保局協調,允許在深圳居住的60歲以上香港長者購買「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34. 推出「長期護理2.0 -- 支援照顧者政策」,並於全港十八區設立一站式照顧者支援中心。
35. 發出「照顧者通行證」(Carer’s Pass),讓他們每月可獲政府提供照顧者津貼額、乘車及醫療服務優惠等。
七.「落實愛國者治港 加強管治效能」
36. 加強對認識國家的相關師資培訓,特別是教授公社科,或負責帶領交流及體驗團的老師。
37. 設立「中國共產黨展覽館」,並聯同即將設立的「國家發展成就館」,全面及有系統地培育愛國主義。
38. 制訂一套認識國家發展及成就的培訓系統,加強培訓公務員及公職人員對國家的認識。
39. 加快推動在全港的罪案黑點安裝閉路電視的計劃,以及應用更多科技包括人臉識別及人工智能等功能。
40. 加強支援關愛隊,設立固定撥款預算,以及提高有關撥款額。



新聞查詢: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克勤 5275 558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