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勳乘坐過海隧道氫能巴士首航
- 民建聯
- 2024年7月1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4年7月14日
城巴全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今日首次通過行車隧道,行駛170號線接載顧客,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劉國勳有幸成為首批乘客。
劉國勳在體驗首航後致辭,表示作為新界區的居民,巴士是重要的出行工具,但今天的一程相信會非常難忘,因為標誌著氫巴在香港一個新里程。作為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的他,一直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高興今日可以見證這一刻。
交通運輸是本港第二大溫室氣體碳排放來源,佔香港全年總碳排放約兩成。城巴今年初引入氫巴投入服務,今次又成功首航過海、過隧道,是公共交通、綠色出行方面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希望隨著日後氫巴逐漸普及,實現一換一替代柴油巴士的目標,相信將推動香港進一步邁向零排放目標。
除了巴士,氫能作為新能源,發展潛力都相當可觀,相信將可在其他多方面大有所為。包括氫能發電設備為工地提供電力、氫燃料電池垃圾車等,配合香港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踏出重要一步。目前綠氫成本較貴,當中以灰氫價格比較相宜,政府在氫能發展中以灰氫作過渡是務實做法。氫能的供應來港規範標準可以分段階落地,首階段先集中在以灰氫為主的應用,隨着政府批出更多試驗項目,更多落地應用,氫能技術越來越成熟,成本就會下降,再在下一階段予以規範標準使用綠氫,是較合適的做法。
事實上,以今次氫巴為例,當技術越成熟及量產增加,成本就會下降。今次首航的氫巴,是全港首架氫巴,更是為城巴度身訂做的雙層氫巴,成本接近八百萬元,之後城巴會陸續引入,預計明年初引入多五架。據氫巴生產商表示,首架由於研發等費用會較高,當量產後成本可以降低至約五百萬或以下一架,收窄與一般巴士及電動巴士的成本差距。
政府上月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並將於明年修例,希望在相關法律基礎和標準訂立後,香港可以進一步發展氫能產業,並與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相輔相成,特別是北都擁有廣闊用地優勢,正可提供足夠配套,在引進更多氫能公共交通工具外,亦可建設氫能創科及培訓中心,並發展氫能相關產業鏈。
與此同時,也希望廣大市民群眾將綠色出行融入日常生活、自然成為習慣,一起為減少碳排放貢獻點滴力量,攜手將香港構建成為綠色生活、智慧城市的美麗家園。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