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4
發展局於去年2023年底擴大標準金額補地價安排,在新發展區外農地,劃分十個分區並為修契前後用途訂立標準金額,近日公布金額水平。民建聯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對此表示支持,並認同金額公布得及時,因為洪水橋/廈村接受原址換地申請4月底截止,有意參加的業權人可同時參考此標準金額作決定。例如洪水橋換地後,住宅用地每平方米值2.4萬元,非住宅用地每平方米值2.4萬元,對比換地前每平方米農地側只值4.5千。而十個分區涉及新田站、牛潭尾站、凹頭站中心等地段,亦可作為日後發展參考。
雖然有關措施對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有幫助,但劉國勳認為仍有幾方面可完善,例如:
以新界東北發展為例,即使設標準金額,仍因近年市場變化急速,與市場價格有距離,難有共識。因此國勳認為,標準金額必須適時更新,例如每半年一次,保持金額「貼市」;
政府應放寬原址換地土地用途具彈性,畢竟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時間長,經濟在期間難免有變化,影響不同土地用途的供求,期望容許用地有靈活彈性,例如考慮在換地時或後加入其他土地用途,包括混合式用地(商業+住宅);
北都發展土地涉及時間長金額大,一次過換地對發展商現金流影響大,而同時推出市場亦未能一時間消化。假若政府收地發展,也會分期推出拍賣,故國勳希望政府考慮分階段補地價及推出土地。
今次公布 十個分區的標準金額標準金額只是第一步,可以視乎反應,擴展至更多區域,並在非住宅用地內細分不同產業用地的價值,例如洪水橋/廈村的非住宅用地或涉及商業﹑物流及現代服務業等,未來新田科技城更有不同創科產業,不同產業的價值明顯有差距,只用同一金額未必能有吸引力,最終仍採用傳統議價的模式。
最後,洪水橋/廈村原址換地申請4月底截止,44.8公頃範圍內申請範圍首次涵蓋至商業及其他產業用途,包括新發展區內規劃作私營住宅(約7.1公頃)、商業(約17.7公頃)和商住混合發展的部分用地(約4.4公頃),亦包括部分現代產業用地(約15.6公頃)。由於涉地及可發展面積眾多,國勳期望可多向持分者解說,並適度延展申請期,讓發展商在目前經濟環境下,有充足時間考慮及參與,讓私人市場參與發展,減輕政府財政壓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