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北都醫院布局規劃有變,劉國勳建議盡快交代原定古洞北醫院用地規劃,讓土地及早配合北都發展

2024年12月12日


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一直關注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昨日(12月11日)在立法會提出書面質詢,了解上屆政府提出北部都會區內的古洞北醫院、洪水橋醫院及擴建後的北區醫院進度,獲政府回覆指,原定已預留約4公頃的古洞北醫院,因考慮到預留用地面積較細且受條件限制未能拓闊用地,計劃於牛潭尾興建新綜合醫教研醫院取代古洞北建新醫院,當局指將更能應付當區的醫療需求和合乎成本效益。


劉國勳議員對政府改變北部都會區的醫院布局表示理解,而原已預留古洞北第28區、約4公頃用地,屬於古洞北第一期工程,有關土地已完成收地、現正用作儲存建築物料及填料之用,他指出有關用地選址方面,毗鄰用地規劃屬政府聯用大樓。劉國勳議員期望各界希望北都應盡早提供土地的情況下,當局盡快交代捨棄興建醫院後的最新土地用途,認為可探討是否發展成醫療產業、創科產業,以及用作拓展大學城的用地。


上屆政府提出古洞北醫院將設1600張床位配合北都新發展;而今年《施政報告》公布會在牛潭尾預留約9公頃用地興建新綜合醫教研醫院,預料可提供3000張床位,遠較古洞北醫院原本規劃多。劉國勳議員認為,若北環綫等基建能配合,古洞北居民到北區醫院或牛潭尾醫院都方便;政府過去提出古洞北醫院時,並未規劃北部都會區,今次在整全規劃後改變布局,而牛潭尾醫院將會是北都的「旗艦醫院」,亦結合在附近已預留的大學城用地,認為整體布局合適。


對於政府目前正檢視全港醫院聯網的劃分,劉國勳議員指出,目前新界東、新界西兩個聯網分別承擔超過100萬人口,其中新界東部分專科輪候時間更屬全港最長,目前各聯網的人口分布不平均,期望當局從整體資源考慮,研究是否需增設新界北聯網,確保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應付居民需求。劉國勳議員認為,北都3間醫院以及已預留新田科技城用城發展私家醫院,相信在北都成熟運作的早段時間,可應付居民需要。


當局至今未有交代洪水橋醫院的發展進度,劉國勳議員促請政府盡快交代,因目前天水圍醫院已未必能應付天水圍居民需求,而洪水橋人口將不斷增加,政府已預料該新發展區人口將超過22萬,政府應加快宣布有關進度,以及會否擴建天水圍醫院,以配合居民遷入口的需要,以免加重其他醫院的負擔。


對於新田科技城預留約2公頃用地興建醫療竣施,可作私家醫院發展,但當局未交代發展時間表,劉國勳議員表示,目前整個新界只得3間私家醫院(荃灣港安醫院、大圍仁安醫院以及中大醫院)、在北都預留土地發展私家醫院,相信可令當區居民更便利,同時亦可藉此發展醫療產業,相信可吸引內地居民使用相關服務,並協助香港打造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亞洲先進醫療中心。




傳媒查詢: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    9782 7408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