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9
背景
現時啟德「方艙」社區隔離設施,以組裝合成法興建,佔地約8萬平方米,樓高4層,提供約3000個房間。其位置毗鄰啟德郵輪碼頭和啟德體育園。若能善用現有資源,把方艙用地打造成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園,可與啟德郵輪碼頭、啟德體育園發揮協同效應,將啟德區打造文化創意旅遊區,成為本港全新的旅遊景點。
啟德作為九龍的中心以及第二個商業中心區(CBD),是特區政府近年的發展重心。啟德體育園的建造工程將接近尾聲,再加上舊機場跑道改建工程的加持,啟德有能力承接各種盛事項目,亦有潛力作為香港的藝術發展基地,讓更多本地青年在此創業,與國際友人交流、進步。
香港背靠祖國,面向國際,是中外文化交流之地。然而近年來香港的藝術發展受到多方面限制,如場地、租金、人才流失等,很多年青人的才華無處發揮。
內地與其他國家均有類似藝術創意園區,受到當地民眾、旅客的廣泛歡迎。雖然本港亦有類似園區,但相對700萬市民來說,各項設施設備及配套嚴重不足及零碎。
2024年5月9日,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先生向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指示,要積極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大力開發旅遊新路線及新產品。啟德方艙用地閒置多時,現可利用此大幅土地,重新規劃及發展,將其打造成「啟德國際藝術體育交流園」,正是以新思維發展香港旅遊新產品的良好機會。
簡介《交流園》
《啟德國際藝術體育交流園》下稱《交流園》將會與周邊啟德體育園、郵輪碼頭設施聯動,打造全港一流文化產業園。建議園區分為6大功能區域。
1. 青年文創區
提供場地予本地商戶、青年、藝術教育團體開設辦公室、工作坊、排練室等,協助青年創業及藝術團體孵化萌芽。劃出場地供逐漸式微的傳統手工行業,開設工作坊,如玻璃制造、廣彩瓷器制造、霓虹燈裝飾、紙紥等,加以推廣,讓更多市民認識及年青人參與,讓特色傳統工藝得以承傳。
把現有方艙單位打通,改造為多功能共享空間,供不同持份者使用。定期舉辦創意市集,為
有意創業人士提供營商平台,藉此累積經驗;不同藝術團體有足夠空間進行排練及表演場地。
以不同租用形式,開設文藝長廊,供藝術家展示其作品,互相交流。定期邀請世界各地藝術
中心、畫廊、收藏家參展,發展藝術市場。
2. 非物質文化區
香港是一個具有豐富多元文化的地方,擁有不少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傳統節慶上舞
獅、舞火龍習俗;飲食方面,精緻點心及地道飲食文化,如奶茶等,均反映出香港獨特的生
活面貌。非物質文化園區內,可由不同的文化組織或團體開設工作坊,教授制作技巧,讓市
民有機會接觸及參與其中,確保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保存和傳播給後代。
3. 環保區
近年政府制訂一系列環保政策,致力源頭減廢,以治理環境污染,鼓勵綠色建築、推廣環保
技術和節能減廢、環保教育,令香港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同時通過各項環保措施及低碳
行動,力爭成為世界其中一個最環保的城市。
環保區可以利用園區場地成立「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概念園」,籌建研究所或工作室。以諮詢架
構形式引入不同持份者如政策部門、大專院校學者、智庫、環保團體、業界代表、居民志願
者加入。在平台內集思廣益,廣納民意及業界聲音,以便政府在推行環保政策前,透過事前
收集業界及民間聲音,累積經驗,讓政策更易落地。
與不同團體以不同目標及形式制訂以「社區環保目標的推廣計劃」,藉此培訓和教育市民,認
識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概念,及確立源頭減廢的價值觀,研究探討回收品再生價值。同時,可
與本地學校、團體、農莊合作在園區設立「都市農莊」,提供苗圃,讓學生或大眾親身體驗耕
作。
社會發展逐漸走向綠色環保,推廣城市與大自然一體化已成大趨勢。通過與本地農業生產者
或養植戶合作,推廣本土農業品牌及產品。
4. 運動與健康區
啟德體育園計劃於2025年啟用,將會提供一個大型體育綜合場地,《交流園》正好與體育園互相配合,由於啟德《交流園》地段臨近海邊,可以興建水上運動中心,提供各種不同水上活動包括划艇、風帆、獨木舟、水上單車等,或開設健體班組,增加市民參與運動的機會,強健體能。同時開設身心靈健康室,協助提升大眾的心理健康。
5. 國際交流區
啟德方艙原有3000個房間,可利用部分單位改劃為民宿或簡約旅館。為各地遊客、國際短期交流項目成員,以及本地青年提供住宿服務。為促進文化交流,對於與藝術、體育相關交流團體,建議可獲住宿補貼。
6. 文化藝術公園
《交流園》位處舊啟德機場跑道區,此地滿載香港人對舊機場的回憶及感情,園內設立歷史展覽館,展出舊啟德機場歷史、相片、影片、模型等,透過不同人物及故事講述以往對舊機場的點滴,讓遊客及市民大眾進一步了解機場的過去。 除了展覽館外,文化藝術公園可打造成互動藝術空間,展出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裝置,提升城市的藝術品味。
國內外發展文創園成功例子
北京798藝術區
以老廠房改造的創意園區,總面積達110萬平方米,園區有不少畫廊、展覽館、設計室、時尚店舖和獨立藝術家進駐,每年到訪遊客超過1000萬。近年更是北京新地標,成為文藝青年聚集地。
上海蟠龍天地
以中西合璧的方式讓老建築重生,集商業、住宅、酒店、綠地於一體。商業體量超過5.3萬方,公共綠地23萬方,並規劃3公里環形步道和近萬方戶外運動空間。此區域保留了許多以往的歷史建築,同時也有許多翻新的新店舖、小眾品牌、文創小店、美術館、餐廳等,整體總規劃超過50萬方,如今成為長三角區域民衆遊玩休閑的熱門“打卡地”。
首爾Common Ground
韓國首間貨櫃屋購物中心,以200個大型貨櫃組成,佔地約5300㎡, 內裡由4個獨立市場組成街頭市集。商場開設極具個性的中小型潮牌與新銳設計師品牌、複合品牌精品店;定期舉辦各個不同主題的週末市集;持續進行多元的展覽與表演等特別活動,充分發揮其文化空間的功能。至於露台市集,知名的美食餐廳齊集一起。不只是年青人蒲點,現已成為首爾熱門旅遊新地標之一。
興建《交流園》的優點
1. 善用現有資源,把資源最大化利用
將現有的啟德「方艙」社區隔離設施作為改建籃本,不但能夠妥善保留「中央支援本港齊心抗疫」的歷史証據,更能善用既有資源,減省不必要的開支,令資源可以有效地持續發展。
2. 提供足夠支援,促進文化創意和交流
由政府提供土地和政策支援,將啟德打進成本港的藝術文創基地,為青年與藝術工作者提供交流的空間和機會,促進創意思維,激發青年的想像空間,使其能多方面成長。
3. 成立文化及藝術發展基地,提升都市整體競爭力
經濟全球化令都市間競爭日趨激烈,塑造以文化、藝術為基礎,融入創意、知識、技術的文創功能,成為國際大都市在城市發展轉型時期的共同選擇。打做《啟德國際藝術體育交流園》,為本港文化及藝術成立發展基地,同時亦會成為日後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4. 定期進行文化推廣,提升國際印象
以《交流園》作為活動基地,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文化藝術、環保、運動、音樂及戲劇等活動,規劃發展模式可避免單一化及碎片化,不但有利於文化創作的長遠和持續性發展,更能有計劃地與各地的文化藝術創作團體,作出有效的交流,提升國際形象。
5. 提供就業機會,培養文化創作人才 隨著不同的藝術場所落成,策展工作崗位職位需求量肯定較以往上升,也令相關的職業路線、晉升空間也比以往清晰。有足夠的工作機會出現,自能從中獲取更多經驗,培養更多文化創作產業人才。
6. 增加旅遊景點,延長旅客停留時間
《交流園》將成為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吸引遊客前來參觀,欣賞藝術作品及展覽,體驗文化氛圍。由於園區鄰近啟德郵輪碼頭,旅客可能會在登船或下船後前往文創園參觀,延長他們留港的時間,同時亦帶動碼頭一帶的人流,加上體育園即將啟用,形成聯乘效應,為香港經濟帶來利益。
7. 增加社區參與 提升人文素質
透過設立文創中心作為產業基地,鼓勵不同社區人士參與文藝創作,與全港十八區不同的青年團體、藝術團體、非政府組織等合作,與不同階層的人士共創藝術活動,例如孩童藝術創作或音樂表演,相互提升各區的人文素質,為地方注入新活力。
有待解決的問題
1 交通配套不足
《交流園》坐落啟德跑道區,地理位置優越,但目前的交通配套不足,擔心會影響園區的人流,所以要求加快綠色捷運系統的興建工程。
2. 財務可持續性
為使《交流園》可以實現長遠的自負盈虧,確保文創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考慮:
1. 增加多元收入來源
出租工作室、展覽場地和活動空間給青年藝術家,為《交流園》帶來穩定的租金收入。此外,舉辦藝術展覽、音樂會、戲劇演出等活動,吸引遊客和觀眾,從門票、贊助和飲食收入中獲利,增加收入。
2. 加強合作夥伴關係
與文化機構、藝術學院、企業等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舉辦活動,分享成本和收益。
3. 制定長遠發展計劃
進行市場調研、營銷策略、人才培養等,確保文創中心能夠持續運作並保持競爭力。
4 . 銷售藝術品及文創商品
提供藝術家展示和銷售作品的平台,從藝術品的銷售中獲得佣金。設立文創商品店,銷售與藝術和文化相關的商品,例如書籍、紀念品、手工藝品等。
5. 開設教育培訓課程
提供藝術和文創相關的培訓課程及各式文藝班組、工作坊,吸引學員報名,並收取學費。
未來工作
民建聯未來會在地區進行各種意見收集,舉辦問卷調查、諮詢會、展覽及工作坊、邀請專家參與等,以推廣和推動有關倡議。
總結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先生曾提及香港旅遊發展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要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大力開發旅遊新路線及新產品。建議啟德方艙用地打造為《交流園》正正是以新思維發展香港旅遊新產品的良好機會。 政府必須把握機遇,利用啟德現有方艙設施,重新改造及規劃,此舉不但為世界各地青年、文創藝術團體在藝術發展、創意文化、體育創新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時為香港未來帶來持續發展,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明的魅力,進一步提升本港國際城市的地位。

新聞查詢
立法會議員 李慧琼 (9457 9853)
九龍城區議員 關浩洋 (5428 882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