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何打撃校園欺凌行為》 圓桌會議

2021.09.28


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今天舉行《如何打撃校園欺凌行為》圓桌會議,會議由立法會議員兼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擔任主持,會議邀請了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教聯會副主席王惠成副校長、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前主席兼香港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雷張慎佳女士、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前主席湯修齊先生、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馮麗姝博士,以及訊息安全專家龐博文先生,他們在會上積極就預防及遏止校園欺凌行為提出了不少寶貴的意見。


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議員表示,委員會一直關注兒童福祉,她曾就校園及網絡欺凌於立法會大會及相關事務委員會提出質詢,並要求政府向受影響的學生及其家庭提供適切的支援。惟2019年起,有關問題愈演愈烈。她收到的投訴個案中,有學生受欺凌,卻不肯與家人分享;亦有家長因投訴石沉大海或憂慮兒女遭秋後算賬而沒有告知校方,反映家長及學生均感求助無門。為防止欺凌事件進一步在校園蔓延,葛期望藉今日圓桌會議集思廣益,探討解決方案,及早於全港校園營造和諧共融的氣氛。


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表示,教育局對校園欺凌一直採取“零容忍”政策,絕對不會接受任何形式或原因的欺凌行為,局方會從政策、預防、處理及家校支援等多個方面,以多管齊下的方式處理問題。蔡指出,預防是最重要的一環,局方一直積極培養學生守法守紀、互相尊重、共融友愛的價值觀。在教育資源方面,局方一直在學與教上增撥資源,當中對於“網絡欺凌”行為,局方已為學校提供《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及電子學習資源套,並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課程,協助學校進行相關的家長教育。局方亦會透過與其他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合作,加強預防校園欺凌問題,確保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教聯會副主席王惠成副校長指出,曾經處理不少言論性或排斥性的欺凌行為,而近年兩類欺凌行為更蔓延至網絡世界,情況令人關注。王指出,很多學生未必懂得分辨嬉戲與欺凌,而目前學校的工作主要以預防及關愛為主,對欺凌者及被欺凌者均會作出跟進。他建議政府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及增加資源加強教師的培訓,例如提升教師對欺凌行為的識別及輔導技巧,亦建議加強家長教育,避免以打罵方式教育孩子,以免學生接收到錯誤的價值觀。


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前主席兼香港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雷張慎佳女士表示,解決校園欺凌問題刻不容緩,她主張“吹散欺凌”,即讓欺凌的心態從學生心中消散,而非讓欺凌心態轉化為其他方面的不良行為。雷指出,欺凌行為涉及三方,即欺凌者、被欺凌者及旁觀者,對於不同的角色需要有不同的跟進工作。而參考國際經驗,根據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144個國家及地區中,71個可以有方法有效減少及控制欺凌行為,證明有方法解決欺凌行為。學校亦應要有有效的機制發現及處理問題,同時需加強對老師的支援及對受影響的同學作出適當輔導,以及要有監察機制,以便了解欺凌問題的處理成效。


雷續建議以四層的預防工作處理及預防欺凌問題,分別是加強社會參與建立尊重、關懷、無暴力的文化;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早介入處理高危個案;以專業社工處理嚴重個案;以及警方處理違法情況。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前主席湯修齊先生分享近年三宗涉及校園欺凌的個案,指學校沒有即時正視或處理事件,反映校方監管不足、意識薄弱、執行不力及溝通不足,因此,他建議政府檢討現時應對校園欺凌的法例,而教育局及學校訓輔組應常設關注學生欺凌工作小組,家敎會亦應多舉辦推廣預防校園欺凌的家長教育和工作坊,以及十八區家敎會可向政府申請跨區域的經費去推廣預防及抗校園欺凌文化的活動。湯認為預防校園欺凌應納入香港中小學幼稚園家長敎育框架的重要議題。同時,建議局方及非政府機構成立欺凌求助熱線及網上平台,並成立地區家長資源中心,為有需要的家長和學生提供輔導和支援。


欺凌行為研究專家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馮麗姝博士表示,根據201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所得,香港校園欺凌是全球第一,近33%學生一個月內曾多次遭受欺凌。社會事件之後,根據教育局資料顯示,2019-20年度校園欺凌個案較2018-19年度上升50%,而在2020年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的調查所得,國安法在本港施行後,中學生及大專生形容自己較之前更「勇武」,情況值得關注。


馮指出,不少人以為欺凌等同暴力,但她強調兩者各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先要懂得分辨何謂欺凌和暴力,即是「冷血欺凌者」(操控型攻撃者)或是「暴力復仇者」(反應型攻撃者),前者為缺乏同理心、自戀、利益主導、反社會問題等,而後者則為抑鬱焦慮、自卑、欠安全感,情緒主導、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等,所以要了解兩種攻撃者的心理、行為及成因,才可以對症下藥。同時,提議每間大學及中小學設立專責小組處理校園暴力欺凌事件,並重新培訓兩種類型攻撃者的評估及輔導策略,並將網絡欺凌行為研究立法或刑事化,以增加阻嚇性。


訊息安全專家龐博文先生指出,網絡欺凌慣常包括把受害人移花接木(俗稱P圖)、未經授權下公開個別人士之個人資料,例如真實姓名、容貌、私密照片及影像等(俗稱起底、爆料等等)。龐強調要提防及保障免受網絡欺凌,必須注意及增強訊息安全意識,以避免帳號及電腦手機所儲存資料被盜取。同時,把主要社交媒體帳號設置為私人,如有需要,可設置複數以上帳號對公眾追隨者及私人朋友進行分隔設置。他亦提醒不要發放太多個人訊息到公開的社交媒體帳號,嚴格控制地理資訊,相片及影片等可以被標籤的權限。而對重要的相片,影片等等資訊進行加密保護。


龐表示,目前香港對於網絡欺凌的規管不足,反觀中國已有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而韓國、日本、德國、歐盟等亦分別對違規的網絡或社交媒體營運商,以及對網絡欺凌者均設有刑責,香港政府必須作出檢討。


主持人葛珮帆總結,校園及網絡欺凌是世界性問題,香港更是全球之最,期望政府能深入研究是次研討會提出的建議,如設立投訴熱線,亦應提供更具體的指引,同時檢視現行「零容忍」政策,確保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應對措拖更到位;學校與政府間應建立健全欺凌的通報制度,校長及教職員知有疑似霸凌事件,盡快向教育局通報或公開通報;家長能做好言教、身教,灌輸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予兒童;社會近年崇尚「勇武」,鼓吹「違法達義」,對青年人產生深遠而負面的影響,導致價值偏差,守法意識薄弱,冀是次會議能喚起社會關注,以正風氣。葛亦表示民建聯未來會推動政府就確立反欺凌的責任進行立法研究。


她最後表示,就網絡欺凌移花接木的問題,明日立法會將就《2021年刑事罪行(修訂)條例草案》(窺淫罪、未經同意下拍攝私密部位)恢復二讀辯論。未來會與社會各界繼續攜手打擊網絡欺凌。

 

新聞查詢:立法會議員葛珮帆 (9031 7995)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