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3日
(1) 簡介:
對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來說,能早日識別、盡快安排早期介入服務有助他們日後融入主流教育。近年社會對上述議題越趨關注,政府亦有加強相關服務,甚至提出希望達至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政策目標。不過特殊需要幼兒在獲取服務時需要「過關斬將」,由輪候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的評估服務以至安排康復服務都需要長時間「苦等」,不幸者甚至因此而錯過「黃金期」治療。
為探討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 學前兒童的情況與困境,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早前進行網上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小朋友普遍能在6歲前獲識別,部份甚至在3歲前。不過家長對會否錯過「黃金期」仍憂心忡忡,畢竟及早識別有助盡早了解孩子的學習差異、困難和需要。而研究也指出,越早識別與介入,治療效果就越顯著。
對於「識別」與「介入」服務,調查顯示不論評估中心還是學前康復服務的輪候時間都偏長,例如兩者普遍的輪候時間為6-12個月,部份服務輪候時間更以「年」計。在此情況下要做到政府提出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可說遙遙無期。至於照顧者面對的困難與需要的支援,最多受訪者認為照顧上的困難最「棘手」,而最「急切」的支援是兒童教育訓練。
問及照顧小朋友的焦慮與壓力,受訪者大多感到壓力超標,相信過去數年的疫情亦會令問題惡化。至於遇到困難時尋求支援的對象,最普遍是家人,家庭絕對是照顧者最大的依靠。對於政府政策的評價,受訪者普遍認同取消訓練津貼的入息審查,並認為政府與學校的支援不足,政府有需要對此作適當檢討。
民建聯認為現時最急切是縮短各類服務的輪候時間,落實「及早識別,及早介入」的目標,避免小孩錯過黃金治療期。建議局方為「評估中心」訂立輪候承諾(如三個月內獲首次評估),並增加評估中心的人手編制與中心數目,縮短輪候評估的時間。同時,要求制訂落實「零輪候」時間表與路線圖,增撥更多資源「追落後」。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強化特殊教育需要相關服務,針對兒童的特殊教育需要,為他們提供適切的訓練,並取消訓練津貼的入息審查;加強對照顧者的支援,在全港十八區設立一站式照顧者支援中心,讓照顧者可隨時到支援中心「喘息」與暫託。對於如何加強幼稚園服務,局方可仿傚中小學的做法,在幼稚園增設「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一職,以專責統籌校內支援有特殊需要學生事宜。
(2) 調查方法:
調查目的︰探討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現況與困境
訪問日期:2023年1月10日至1月27日
調查方式:網上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家長或屋企人
有效受訪人數:350人
(3) 主要調查結果與分析
1. 孩子普遍6歲前獲識別,家長對錯過「黃金期」憂心忡忡
有研究指6歲前是SEN兒童的「黃金介入期」,部份情況(如語言遲緩)的黃金期更提早至3歲前。研究也指出,越早識別與介入,治療效果就愈卓越。而過去亦有報告指,部份疾病(如自閉症)可透過「早期密集行為治療」減少相關徵狀,從而提升孩子的交流、社交、生活與學術等能力。本港社會已對「及早識別」與「及早介入」的支援方針形成廣泛共識。無疑,及早識別有SEN的學生,有助盡早了解他們的學習差異、困難和需要,從而因應孩子的情況提供適切的支援與照顧。
調查顯示,絕大部份(99.1%)有SEN的小朋友都能在6歲之前獲「識別」。當中73.4%在3歲前,25.7%在3至6歲之間,而6歲或以上才獲識別的只有0.9%。(見表一)單從數據上顯示現時政府在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識別工作大體上做到6歲前「識別」,但要做到3歲前「識別」仍有很大進步空間。不過,除卻冷冰冰的數字外,家長的感受就截然不同,97.1%的家長擔心小朋友會錯過黃金期治療(見表二),反映家長對「黃金期」的重視,畢竟家長的心態往往是「越早識別越好」﹗
表一︰
被評估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年齡
唔夠1歲
10%
73.4%
1歲但唔夠2歲
15.7%
2歲但唔夠3歲
47.7%
3歲但唔夠4歲
18.6%
25.7%
4歲但唔夠5歲
5.1%
5歲但唔夠6歲
2%
6歲或以上
0.9%
表二︰
錯過黃金期治療
非常擔心
73.7%
97.1%
擔心
23.4%
唔擔心
2.9%
2.9%
非常唔擔心
0%
2. 評估中心輪候時間太長
現時衞生署轄下共有七所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簡稱評估中心),為12歲以下懷疑或已確診有發展障礙或行為問題的兒童服務,繼而據個別兒童需要制訂跟進計劃。調查顯示,最普遍的輪候時間為6-12個月(35.1%),其次為12-18個月(27.1%),而逾18個月的更有13.1%。少於半年獲取服務的只有16%,情況不理想。(見表三)
另一方面,兒童若申請社署資助的學前康復服務,就需要先到評估中心作評估與轉介。假若評估中心輪候時間太長,會延誤小朋友獲「識別」與「介入」的時機。而據政府資料顯示,2020年僅約65%新症可在6個月內完成評估,遠低於署方制訂90%個案按時完成評估的目標,與調查的發現一致。
表三︰
衞生署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中心(即評估中心)的輪候時間
少於3個月2.6%16%3個月至少於6個月13.4%6個月至少於9個月17.7%35.1%9個月至少於12個月17.4%12個月至少於15個月20%27.1%15個月至少於18個月7.1%18個月或以上13.1%仍在輪候中8.6%
3. 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遙遙無期
社署資助的學前康復服務主要包括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特殊幼兒中心等。調查顯示,最普遍的輪候時間為6-12個月(31.8%),其次為6個月內(25.7%),12-18月則有(22.3%),18個月或以上約兩成(18.6%)(見表四)。籠統來說,逾4成人輪候時間以「年」計,服務的等候時間不合理地長。
另外,近七成(67.2%)受訪者認為學前康復服務的輪候時間不合理,認為合理的則只有32.8%(見表五)。對於政府能否落實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目標,七成(70.2%)受訪者表示沒有信心,認為有信心則不足3成(29.7%)(見表六)。
對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來說,能盡快安排早期介入服務有助他們日後融入主流教育。而現時由獲識別至獲得復康服務,要經歷層層轉介、次次輪候,一般需時以年計,黃金介入期可能就此白白浪費。儘管過去政府曾提出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但目標的實踐進度仍然緩慢,個別服務的輪候時間更長到「不可接受」。例如顏汶羽議員在去年12月14日在立法會曾提出書面質詢,據勞福局的書面答覆2021-22年度特殊幼兒中心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20.2個月,政府需要盡快就這些「短板」項目追落後,否則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只會成為空談。
表四︰
政府資助學前康復服務輪候時間
少於3個月
7.1%
25.7%
3個月至少於6個月
18.6%
6個月至少於9個月
18.9%
31.8%
9個月至少於12個月
12.9%
12個月至少於15個月
16%
22.3%
15個月至少於18個月
6.3%
18個月或以上
18.6%
仍在輪候中
1.7%
表五︰
政府資助學前康復服務輪候時間是否合理
十分合理
3.7%
32.8%
合理
29.1%
唔合理
44.3%
67.2%
十分唔合理
22.9%
表六︰
政府落實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目標
非常有信心
2.3%
29.7%
有信心
27.4%
無信心
47.1%
70.2%
非常無信心
23.1%
4. 照顧困難最「棘手」兒童教育訓練最「急切」
問及照顧SEN小朋友面對的困難,最多受訪者(80.3%)認為是照顧上的困難,其他包括經濟上的困難(66%)、社會支援不足(65.1%)、服務輪候時間長(64%)。約一半(48.6%)受訪者認為社會存有歧視,表示唔識求助則有30%(見表七)。
對於等候政府評估/資助服務期間應加強的支援,受訪者(80.9%)最注重兒童教育訓練,遠較第二、三位的在就讀的幼稚園/幼兒園獲得老師和專業人士支援(56.9%)、經濟援助(56.3%)為高。其他回應依次為社區支援(47.7%)、一條龍支援平台(39.1%)、輔導諮詢服務(36.9%)、家長教育(36%)、托管照顧服務(32.3%)(見表八)。
過去有不少照顧者反映不懂如何照顧有SEN的小朋友,包括日常生活的照顧以至學習上的教導,特別是當小朋友「鬧情緒」時家長不懂如何安撫。而調查顯示家長最「急切」的支援是兒童教育訓練,例如康復訓練、語言訓練、情緒輔導等,以協助學童發展潛能及提升學習和生活質素。
表七︰
照顧特殊教育需要小朋友面對住的困難
照顧上的困難
80.3%
經濟上的困難
66%
社會既支援唔夠
65.1%
服務輪候時間長
64%
社會存有歧視
48.6%
唔識求助
30%
其他____
3.4%
表八︰
等候政府評估/資助服務期間應加強的支援
兒童教育訓練
80.9%
在就讀的幼稚園/幼兒園獲得老師和專業人士的支援
56.9%
經濟援助
56.3%
社區支援
47.7%
一條龍支援平台
39.1%
輔導諮詢服務
36.9%
家長教育
36%
托管照顧服務
32.3%
其他____
5.1%
5. 照顧者壓力超標,家人是最大依靠
問及照顧小朋友的焦慮與壓力,約七成(69.1%)受訪者指總是/通常感到焦慮與壓力超標,表示偶爾/很少則不足一成(8.6%),反映照顧SEN小朋友確實承受巨大壓力(見表九)。而在疫情期間各類支援服務都暫停,課堂亦改為網課,有照顧者反映指照顧壓力更大,個人情緒狀態容易變差,甚至出現抑鬱和焦慮的徵狀,情況令人關注。
至於遇到困難時尋求支援的對象,最普遍是家人(62%),其次是學校(52.3%)。其他依次為社福機構(43.7%)、專業人士(40.9%)、朋友(28.3%)、政府部門(15.4%),而鄰居則只有3.7%(見表十)。從以上數據可見,家人是照顧者有困難時尋求支援的首要對象,家庭絕對是照顧者最大依靠。另外,過去有報導指有照顧者因怕歧視或別人以「有色眼鏡」看待,因此不願「外人」知道小朋友有SEN,需要求助時亦傾向尋找家人與學校等關係較密切的人協助。
表九︰
照顧小朋友感到焦慮與壓力超標
總是 (約90%)
39.7%
69.1%
通常 (約70%)
29.4%
有時 (約50%)
22.3%
偶爾 (約30%)
6.6%
8.6%
很少 (約10%)
2%
表十︰
照顧小朋友有困難時尋求支援的對象
家人
62%
學校
52.3%
社福機構
43.7%
專業人士
40.9%
朋友
28.3%
政府部門
15.4%
鄰居
3.7%
其他____
6.6%
6. 認同取消訓練津貼入息審查
現時輪候學前康復服務期間可申請學習訓練津貼讓小朋友盡早接受服務,幫助他們的學習及發展,但部份項目需要資產入息審查。調查顯示,近九成(87.5%)受訪者贊成取消普通額學習訓練津貼的資產入息審查,表示反對的有12.5%(見表十一)。
過去康復諮詢委員會《香港康復計劃方案》檢討工作小組在推行公眾參與活動時亦曾收到要求「取消正在輪候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 或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申請「學習訓練津貼」時的入息審查,檢視「學習訓練津貼」的資助水平。」的意見,與調查的意見一致。
表十一︰
取消為輪候學前康復服務兒童提供的普通額學習訓練津貼資產入息審查
非常贊成
46.6%
87.5%
贊成
40.9%
唔贊成
9.1%
12.5%
非常唔贊成
3.4%
7. 政府與學校支援不足
對於政府對SEN小朋友的支援工作,八成(81.7%)受訪者認為不足夠,認為足夠的只有18.3%(見表十二)。至於就讀學校的支援情況則較為理想,認為不足夠的有五成五(55.4%),認為足夠的則有四成五(44.6%)(見表十三)。
近年SEN兒童的處境逐漸受到社會關注,政府的支援工作亦有一定的進步,甚至提出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不過現時各類服務的輪候時間仍不合理,政府提供的支援更嚴重不足。政府有需要重新檢視各項學前康復服務的需求與定位,並增加服務的供應以縮短輪候時間。
至於學校,不少特殊需要兒童都會進入主流幼稚園。可是在大部分主流幼稚園中,未有針對性策略支援有特殊需要兒童,老師普遍缺乏專業知識作識別和教導,以致老師、家長面對沉重壓力,學童亦得不到適切幫助,政府有需要作適當檢討,強化學校的支援。
表十二︰
政府支援工作
十分足夠
0.9%
18.3%
足夠
17.4%
唔足夠
52.6%
81.7%
十分唔足夠
29.1%
表十三︰
就讀學校的支援
十分足夠
6%
44.6%
足夠
38.6%
唔足夠
45.1%
55.4%
十分唔足夠
10.3%
(四)建議
1. 為「評估中心」訂立輪候承諾
現時輪候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評估中心)提供的評估服務需時普遍介乎六個月至一年半,而隨著市民對SEN的認知增加,預期未來社會對服務的需求將更為殷切。建議局方為「評估中心」訂立輪候承諾(如三個月內獲首次評估),並增加評估中心的人手編制與中心數目,推動引入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縮短輪候評估的時間。
為確保輪候承諾得到實踐,資助家長購買私營或社福機構營運的認可評估服務,透過公私營合作、善用各方力量,縮短輪候時間,真正落實「及早識別」、「及早介入」的支援方針。
2. 制訂落實「零輪候」時間表與路線圖
政府提出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但落實進度緩慢,當中關鍵在於特殊幼兒中心(SCCC)的輪候時間仍長達不可接受的20.2個月。建議政府制訂落實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時間表與路線圖,增撥更多資源「追落後」。
前任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曾指「要落實SCCC零輪候時間的目標,亦要視乎在「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下多個SCCC項目的發展及落成進度」,反映處所或場地不足是阻礙服務提供的最大障礙。政府應研究將更多SCCC納入「200億購買社福用途處所」名單,借此增加特殊幼兒中心(SCCC)的名額。
3. 強化特殊教育需要服務
調查顯示在等候政府評估/資助服務期間,家長最「急切」的支援是兒童教育訓練,例如康復、語言、生活自理、社交情緒、專注力等訓練、情緒輔導、為SEN兒童而設的興趣班、視像/上門家居訓練服務等。政府需要強化相關服務,針對兒童的特殊教育需要,為他們提供適切的訓練。同時,政府應加強家長教育,透過講座、研討會、工作坊、實踐訓練等服務,加強對家長的支援。
4. 加強照顧者支援
調查顯示照顧者普遍壓力超標,政府需要加強對照顧者的支援。建議於全港十八區設立一站式照顧者支援中心,中心同時設有暫託服務,讓照顧者可隨時到支援中心「喘息」時,也可暫託被照顧者。
同時,政府應增撥資源,擴展現有各項家居照顧服務規模和服務範圍,並鼓勵更多不同模式的機構參與營辦家居照顧服務,使照顧者可獲得適切服務。另外,當局除了透過現行24小時社署熱線營運外,也可邀請非政府機構參與設立24小時照顧者熱線,讓照顧者可以隨時獲得支援服務。
5. 取消訓練津貼的入息審查
學前康復服務輪候時間長,為免錯過黃金介入期,關愛基金於2011年推出「為正在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TSP),項目廣受歡迎,及後更恒常化。從及早支援的角度而言,這類「過渡服務」的門檻應越低越好,建議取消輪候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或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申請「學習訓練津貼」的入息審查,並檢視「學習訓練津貼」的資助水平,包括資助額與服務時數。
6. 加強幼稚園的支援
在政府推行「到校學前康復服務」(OPRS)時,經常發現幼稚園內有不少具早期發展障礙跡象的幼兒,部份由於父母缺乏認知、經濟因素、家長忙於工作等不同因素而未有安排幼兒接受評估或任何訓練。
就此社署在約80間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推行「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第一層支援服務試驗計劃」,為有邊緣成長發展問題的兒童提供早期介入服務,成效顯著[1]。但計劃將於2023年7月完結,建議將計劃恒常化,讓兒童能及早得到訓練。
另外,局方可仿傚中小學的做法,在幼稚園增設「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一職,以專責統籌校內支援有特殊需要學生事宜,並分階段全面覆蓋所有受資助幼稚園。同時,政府應研究將中小學的融合教育「先支援後評估」方針擴展至幼兒教育,減少因輪候評估而延誤支援的情況。
【直播】-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現況與困境調查發佈
Facebook:
https://fb.watch/iFCBcL2UzH/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live/ZWMmCDL5KBg?feature=share
新聞聯絡: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主席 顏汶羽6600 2511
附件︰
調查詳細結果
有效受訪人數:350人
背景資料
1. 你既小朋友係咪有特殊教育需要?
係
95.4%
唔係 (結束問卷)
4.6%
2. 小朋友今年幾多歲?
唔夠1歲
0%
1歲但唔夠2歲
1.1%
2歲但唔夠3歲
4%
3歲但唔夠4歲
16.6%
4歲但唔夠5歲
24.9%
5歲但唔夠6歲
34.3%
6歲或以上
19.1%
特殊教育需要相關情況
3. 小朋友有甚麽特殊教育需要? (可多選)
發展遲緩
64.6%
自閉症
54.9%
語言障礙
48.9%
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29.1%
智力障礙 (輕度/中度/嚴重)
10.9%
肢體傷殘
5.1%
讀寫障礙
8.9%
視障
2.3%
聽障
1.4%
其他____
4.0%
4. 你的孩子現正使用什麼類別的政府資助學前康復
特殊幼兒中心
50.9%
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
18.9%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17.4%
學習訓練津貼服務
6%
仍在輪候服務中
1.1%
其他____
5.7%
5. 小朋友幾多歲被評估為有特殊教育需要?
唔夠1歲
10%
1歲但唔夠2歲
15.7%
2歲但唔夠3歲
47.7%
3歲但唔夠4歲
18.6%
4歲但唔夠5歲
5.1%
5歲但唔夠6歲
2%
6歲或以上
0.9%
6. 你的孩子輪候了多少時間才取得衛生署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中心(即評估中心)的服務?
少於3個月
2.6%
3個月至少於6個月
13.4%
6個月至少於9個月
17.7%
9個月至少於12個月
17.4%
12個月至少於15個月
20%
15個月至少於18個月
7.1%
18個月或以上
13.1%
仍在輪候中
8.6%
7. 你的孩子輪候了多少時間才取得現時的政府資助學前康復服務?
少於3個月
7.1%
3個月至少於6個月
18.6%
6個月至少於9個月
18.9%
9個月至少於12個月
12.9%
12個月至少於15個月
16%
15個月至少於18個月
6.3%
18個月或以上
18.6%
仍在輪候中
1.7%
面對的困難與需要的支援
8. 在等候政府評估/資助服務期間,你認為政府應該加強什麼支援?(可多選)
兒童教育訓練
80.9%
在就讀的幼稚園/幼兒園獲得老師和專業人士的支援
56.9%
經濟援助
56.3%
社區支援
47.7%
一條龍支援平台
39.1%
輔導諮詢服務
36.9%
家長教育
36%
托管照顧服務
32.3%
其他____
5.1%
9. 作為家長或屋企人,你認為照顧特殊教育需要既小朋友面對住甚麽困難? (可多選)
照顧上的困難
80.3%
經濟上的困難
66%
社會既支援唔夠
65.1%
服務輪候時間長
64%
社會存有歧視
48.6%
唔識求助
30%
其他____
3.4%
10. 你喺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小朋友遇到困難時會搵邊個去幫? (可多選)
家人
62%
學校
52.3%
社福機構
43.7%
專業人士
40.9%
朋友
28.3%
政府部門
15.4%
鄰居
3.7%
其他____
6.6%
11. 你喺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小朋友時會唔會覺得焦慮與壓力超標?
總是 (約90%)
39.7%
通常 (約70%)
29.4%
有時 (約50%)
22.3%
偶爾 (約30%)
6.6%
很少 (約10%)
2%
對服務與政府支援的評價
12. 現時政府有提供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特殊幼兒中心、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等服務,你認為相關服務既輪候時間合唔合理?
十分合理
3.7%
合理
29.1%
唔合理
44.3%
十分唔合理
22.9%
13. 現時政府會為輪候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服務,但普通額津貼設有資產入息審查,你是否贊成取消相關審查?
非常贊成
46.6%
贊成
40.9%
唔贊成
9.1%
非常唔贊成
3.4%
14. 現時孩子就讀學校給予的支援是否足夠?
十分足夠
6%
足夠
38.6%
唔足夠
45.1%
十分唔足夠
10.3%
總結與展望
15. 初生至六歲被喻為治療特殊教育需要小朋友既黃金時期,你擔唔擔心小朋友會錯過黃金期治療?
非常擔心
73.7%
擔心
23.4%
唔擔心
2.9%
非常唔擔心
0%
16. 政府提出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你有冇信心政府可以做到?
非常有信心
2.3%
有信心
27.4%
無信心
47.1%
非常無信心
23.1%
17. 整體而言,你認為政府喺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小朋友既工作做得足唔足夠?
十分足夠
0.9%
足夠
17.4%
唔足夠
52.6%
十分唔足夠
29.1%
[1] 研究結果顯示約七成參與的兒童在認知、語言發展、社交/自理能力等多個範疇均有進步;家長認為有關訓練有助建立正向親職和紓緩照顧的壓力;而學校認同在課室環境訓練較有彈性和可減低標籤效應。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211/21/P2022112100600.htm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