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
乳癌是香港婦女的頭號癌症,每年均有數以千計的新症個案,為香港的醫療系統和婦女及其家庭的生活構成相當大的影響。醫學界普遍認為,透過早期的介入能有效地減低晚期乳癌個案的比率。十月是國際乳癌關注月,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及顏汶羽聯同香港乳癌基金會、癌症策略關注組、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香港綜合影像診斷中心、香港婦女影像診斷中心及相關領域專家和關注組織,召開「乳癌的早期防治及輔助」研討會,並邀請政府當局代表出席,就乳癌篩查和早期乳癌的防治,及推動基層醫療下的癌症防治等議題進行交流討論。
民建聯副主席兼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香港目前是亞洲乳癌發病率最高地區之一,2021年女性乳癌新症個案達5,565宗,按年上升13%;而2022年共有792名女性死於乳癌,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約12.5%。她提到與顏汶羽議員一同在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中,多年來致力推動關注乳癌及乳房健康等的婦女健康議題,亦成功爭取政府推出「乳癌篩查先導計劃」(先導計劃),然而第一階段計劃成效卻未如理想。葛珮帆認為現時推行乳癌篩查面對困難很多,包括社會意識不足、提供乳房造影的服務中心及診所不足、缺乏資訊及公眾教育等等,她建議政府汲取經驗,就先導計劃的宣傳、未來擴展先導計劃的執行,以及防治乳癌的整體發展規劃作有效的投資,包括重點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同時研究盡快引入最新技術,如3D乳房造影及AI技術等。
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乳癌是香港婦女的頭號癌症,但與此相對的是,本港女性對乳癌及乳房健康的意識相對較低。他提到早前民建聯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三成半受訪者完全沒有乳房檢查的習慣,八成受訪者對政府推行「乳癌篩查先導計劃」毫不知情。可見市民對於先導計劃,甚至乳房健康的議題認知不足,他建議當局在推行篩查計劃第二階段時,設立一站式平台發放與計劃有關的所有資訊,並加強公眾教育。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醫生表示,早期確診的患者存活率高達9成,然而,香港近八成乳癌個案都是由患者自己無意中發現的,而15.9%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IV期乳癌患者的十年存活率,只有26.4%,足見早期發現能有效減低死亡率。她建議局方研究擴大篩查計劃範圍,除了高風險及由家族史的女性外,同時涵蓋中低風險的人士,以及早發現更多可能的患者,及早治療。
癌症策略關注組召集人麥嘉欣補充,有數據顯示,經乳房造影後診斷出乳癌的個案中有達70%沒有家族史及低風險,期望未來推出的第二階段篩查計劃能涵蓋上述群體。他亦指出,推算第一階段篩查計劃為本港為提供乳房造影的每間服務中心,需要服務約30多萬人,對比世界其他地方推行相關篩查計劃時有很大的差距,如台灣有222間,每間服務1.4萬人;及韓國有1300間,每間服務8000多人。他建議當局可研究加強公私營協作,助起分流之效並提升第二階段篩查計劃的服務量。
放射科專科醫生方俊仁指出,亞洲人普遍乳腺組織密度較高,如果使用傳統2D乳房造影檢查時,或會發生漏診及未能發現早期癌症,甚至是誤診女性患有乳癌的情況。而他指出目前3D乳房造影檢查,能利用斷層技術拍攝多張照片,準確度有明顯提升,故建議第二階段篩查計劃加入使用3D乳房造影檢查,並應用AI技術輔助加快效率。
病人組織-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代表王天鳳女士指出,乳癌患者普遍要面對身心上的影響,加上現時本港社會對於乳癌的關注普遍較低,同時亦缺乏相關資訊,導致患者往往容易因為不知道而忽略病情,更容易感到無助及自責。她期望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加強宣傳教育,同時加強線上推廣及提供的資訊,以加強市民和社會整體的意識。
作為政府代表出席的衞生署首席醫生(疾病預防)蘇佩嫦醫生及基層醫療署總經理余懿德醫生回應表示,在會議中接收到很多好的建議,將會積極考慮改善先導計劃的宣傳及解說工作,並作出進一步加強。同時,地區康健中心將重點提升市民的預防意識,包括會研究開展增強婦女健康意識尤其乳房健康的工作,及提供更多相關資訊。蘇佩嫦亦提到政府現時正積極籌備「乳癌篩查先導計劃」第二階段,將會適時公佈詳情,當局亦會關注乳癌有關議題的最新情況並適時調整策略。
新聞查詢: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兼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 葛珮帆 9031 7995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