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民建聯南區支部民意為本,南區先行南港島線(西段)鐵路建議發佈會

2025年4月25日


前言

南港島線(西段)地鐵建設是香港南區居民高度關注的基礎設施項目。為了更全面瞭解南區居民對該項目的看法、需求及建議,民建聯南區支部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涵蓋了居民的生活習慣、對地鐵建設的態度、對方案的滿意程度以及對未來的期望等多方面問題。本次調查共收集到634份有效回應,受訪者年齡層次廣泛,居住年限及對南區的熟悉程度也各有不同,具有較高的代表性。今日民建聯南區支部團隊與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召開記者會發佈有關結果。

一、調查數據分析

1. 對地鐵方案的瞭解程度

·       七成左右受訪者表示對南港島線(西段)地鐵建設方案有所瞭解,顯示新建鐵路項目是南區居民長久以來關注點,以解決現時交通不便的情況。

·       然而,仍有三成不到的受訪者表示不瞭解相關方案,這表明項目日後的方案仍需加強公眾咨詢和提高其參與度。

 

2. 對周邊發展的影響評估

·       由於方案仍是初階段,未有太多具體細節詳情,因此六成左右的受訪者在對於建設鐵路方案上,認為將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經濟發展、生活便利性提升等。

·       也有近兩成受訪者考慮較為長遠,對施工期間的噪音、交通擁堵等問題表示擔憂。

 

      居民普遍認為地鐵建設是一項利大於弊的工程,但施工過程中的影響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特別是針對噪音控制和交通管理的問題。


3. 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的支持度

·       48.8%表示「非常支持」,另有26.4%表示「較支持但擔心技術穩定性」。

·       只有24.8%對智慧綠色運輸方案持懷疑和不支持態度。

  這表明居民對於鐵路的建設是支持的,但由於方案與過去鐵路建設有別,居民對技術穩定性持有觀望態度,需加強展示技術優勢並解釋其可行性。

 

4. 居民建議及期望

  調查中,居民提出了大量具體建議,包括:

·       新增站點:如置富花園站。

·       保留巴士及小巴班次:避免地鐵建設導致公共交通選擇減少。

·       保護環境與景觀:減少噪音、施工期間的影響,並避免遮擋海景。

·       儘快落實項目:避免延誤與資源浪費。

 

二、民建聯對項目的分析與看法

  南區區議員黃才立和蕭煒忠指出南港島線(西段)是填補南區交通缺口、促進區域發展的關鍵項目。居民普遍支持建設,但對站點設置、接駁規劃、施工影響管理及技術透明度有改進期待。需以居民需求為核心,平衡效率與社區影響。

 

三、建議與期望

 

  根據調查數據和居民反饋,民建聯提出以下具體建議和期望,以協助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後續規劃和建設中更好地滿足居民需求,確保項目的成功落地。

 

1.   建議加入站點,便利居民出行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建議在現有方案上加設置富站,途經香港仔、田灣、華富貴、置富及薄扶林等主要社區。該線路可有效串聯南區東西向交通,黃竹坑站可作為轉乘南港島線(東段)的重要樞紐,香港仔站將服務香港仔市中心並連接石排灣邨,田灣站能改善當地交通不便狀況,華富貴站可配合華富邨重建計劃,置富站將改善巴士不足的情況,薄扶林站可便利沿線居民、數碼港上班人士,最後連接至終點站香港大學站以便為周圍居民提供更多的交通便利條件。此規劃不僅能完善南區鐵路網絡,更能大幅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建議政府盡快開展可行性研究並納入下一階段發展規劃。

 

2. 技術方案的透明化與穩定性提升

  建議通過智慧綠色系統的技術展示,為消除技術穩定性的疑慮,建議政府舉辦技術展示會,公開智慧綠色系統的技術細節和成功案例,讓居民瞭解該系統與傳統重型鐵路的比較優勢。特別是應說明系統的載客能力、運行效率以及如何滿足未來的交通需求。

 

3. 施工期間的影響管控

(1)優化施工技術與噪音控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南區區議員朱立威建議參考國內外新式鐵路成功經驗,如重慶輕軌、江湛鐵路以及日本東京地鐵的成功經驗,制定更全面的施工影響減緩方案。

 

  在噪音控制方面,可借鑑重慶輕軌2號線的低噪聲技術,採用充氣橡膠輪胎設備和空氣彈簧支撐系統,並設置類似江湛鐵路的全封閉式聲屏障結構。這種三層式隔音板設計(穿孔吸音層、消音層和防風層)不僅能有效降低施工噪音,還能抵禦極端天氣。施工時間安排應避開早晚高峰及夜間居民休息時段,必要時可借鑑城市軌道交通的降速措施,在敏感時段調整施工強度。

 

  同時建議參考日本東京在軌道下方設置彈性支撐結構(如橡膠墊或彈簧),形成「浮動」效果,吸收列車運行時的振動和噪音,可降低振動噪音達 10-15分貝,顯著減少對周邊建築的影響。對於緊鄰民居的重點路段,建議參考巴黎和蒙特利爾的膠輪技術經驗,在可能的情況下採用低振動施工設備,並在施工後期就永久性降噪設施(如綠化聲屏障)徵求居民意見,實現工程效益與社區需求的有效平衡。

 

(2)加強社區溝通與交通疏導

  為加強社區溝通,可參考國際案例建立多層次居民參與機制。除設立常規投訴平臺外,建議借鑑香港的公眾諮詢模式,定期舉辦施工進展說明會,並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施工資訊實時共用。針對交通疏導,可引入新加坡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結合現場疏導與遠程監控,最大限度降低對居民出行的影響。

 

4. 協調地鐵與巴士、小巴的運營

 

(1)保留現有巴士及小巴班次

南區區議員張偉楠表示政府應承諾地鐵建成後,現有巴士和小巴班次不會被大幅削減,並可增加巴士與地鐵之間的轉乘優惠,提升公共交通系統的整體吸引力。

 

(2)合理佈局接駁小巴路線  

針對地鐵站未覆蓋的地區(如漁光邨、赤柱),應優化接駁小巴路線,確保居民能方便地前往地鐵站。

 

 

 

5. 儘快推進項目落實

(1)避免延誤  

南區區議員、民建聯南區支部主席李嘉盈希望居民普遍反映希望項目能儘快落實,避免因長期延誤導致資源浪費和民意流失。政府應確保項目進度透明化,並開展階段性檢討。

 

(2)吸取南港島線(東段)的經驗  

在規劃及施工過程中,應總結南港島線東段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複出現類似的問題,如高架段對景觀的影響、設施容量不足等。

 

總結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認為南港島線(西段)的建設是提升南區交通與生活質素的關鍵一步。政府應積極吸納居民建議,完善站點規劃、降低施工影響、強化技術溝通,並確保項目高效推進,為南區居民打造更便捷、宜居的未來。

 


 

新聞查詢:

立法會議員 陳學鋒6099 3800

民建聯南區支部主席 南區區議員 李嘉盈5118 6904民建聯南區支部副主席 南區區議員 張偉楠60197327

Comments


訂閱《建聞》電子版和其他電子資訊

您已成功訂閱

  • Facebook
  • Youtube
WhatsApp Image 2022-07-21 at 10.55_edited.jpg
wechat.jpeg

 3582 1111

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5樓

© 2024 by the DA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