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民建聯發布「香港中醫藥發展政策」倡議書

2023年3月9日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被用作預防和治療疾病以及保健,為人們健康作出重大貢獻。中醫藥在香港亦有著悠久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 80 年代,長時間守護著香港市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過去三年,中醫藥對抗擊新冠疫情的成效顯著,成績有目共睹;再次證明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復康等方面都卓有成效,並深受市民歡迎。雖然市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有增無減,但香港的中醫藥發展卻有不少阻礙。民建聯今日發表《香港中醫藥發展政策倡議書》,以協助政府在政策層面統籌和促進香港中醫藥發展。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指出,本港長期缺乏完整的中醫藥發展政策藍圖,亦缺乏高層次組織推動中醫藥 業的發展,以致數十年來,本港中醫藥發展受到了很多掣肘,未能發揮中醫藥業的所長。倡議書深入探討了本港中醫服務的現況和問題、指出中醫服務發展對社會帶來的好處,並對香港未來中醫藥服務發展提出17項建議,希望能協助政府在政策層面統籌和促進香港中醫藥發展,令香港中醫藥能夠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健康香港。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指出,本港人口老化,加上公營系統醫護人手長期不足,本港醫療服務正面臨重大挑戰。然而,目前本港約8,075名註冊中醫之中,只有不足一成(約5.1%)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若然政府願意加強善用中醫力量,可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指出,本港中醫藥服務發展面對不少問題,包括歷屆政府均無明確訂立中醫藥服務發展的願景和定位、缺乏高層次組織監督和協助政府推動中醫中藥的發展工作、中醫代表沒有參與醫管局的機構管治、公營中醫服務供應量有限、公營中醫服務收費較西醫服務昂貴、只有少數病人能夠參加中西醫協作計劃等等,窒礙香港中醫藥服務的發展。


民建聯在會上提出促進香港中醫藥發展的倡議如下:在「中醫藥發展藍圖」中確立中醫藥服務的願景和定位、「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升格為「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局」、在醫管局機構管治架構內增設中醫代表、推動中醫專科發展、推動中醫藥產業化、增加公營中醫服務的資助撥款、調整中醫診所的服務收費及資助門診配額、增設由政府直接營運的公營中醫診所、擴大公營中醫住院服務及豁免中醫診療收費、公立醫院設立中醫部、推出有中醫參與的基層醫療健康計劃、檢視法例 賦權中醫與其他醫療專業可以互相轉介病人、賦權中醫可以指示病人接受診斷成像檢測及化驗檢查為中藥師設立法定註冊制度、盡快就中醫護理人才進行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增撥資源資助各類院舍購買中醫服務、於中小學開展中醫藥公眾教育及宣傳工作。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馮奕斌教授認為,民建聯《香港中醫藥發展政策倡議書》的發表及時及重要的,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時機,讓政府及市民大眾考慮香港醫療政策的調整和發展。因為世界衞生組織已把中醫藥定為全世界傳統醫學中最大的範疇,中醫藥在世界的影響力已傳到120個國家中,為這些國家的醫療系統作為補充替代的醫療力量。同時,中醫藥也是全世界研發藥物的重要沿前。另外,世界衞生組織也建議不同的前沿國家在2024年把中醫藥納入公共醫療系統的發展策略。


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林志秀教授認為,民建聯《香港中醫藥發展政策倡議書》中對香港中醫藥的現況和問題作了很詳盡的論述,認為倡議書中列出的17項建議可行性甚高,有非常好的指導性,也對香港中醫學界的持續發展有很大的正面推動作用。同時,他在記者會上指出,政府在2022年削減2成中醫本科學生入學名額的措施對香港中醫高等教育的發展有很負面的影響。為促進香港中醫人力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林志秀教授建議政府除了撤銷削減中醫本科學生2成的入學名額之餘,還需額外再加3成的中醫本科學生入學名額。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林蓓茵博士代表業界發表意見,希望政府資助推行中醫公私營協作服務,即專為中醫治療而設立的醫療卷。建議首先針對一些香港常見疾病及中醫的優勢病種提供資助,例如感冒、痛症、中風後遺症等等,認為可提高市民生活質量,舒緩和控制慢性疾病,應對香港人口老化。


《香港中醫藥發展政策倡議書》全文請點擊以下連結:


新聞查詢︰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 (9497 2015)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 (9665 0660)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陳恒鑌 (9274 7035)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