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發表《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倡議書》

2021.08.09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今日發表《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倡議書》,倡議書強調新界北是未來香港主要的土地供應來源,可改善香港的房屋供應,帶領香港經濟轉型。根據倡議書內容,他期望用十年時間建設「港深合作經濟帶」,讓新界北成為香港新中心。


在今日發表的倡議書中,劉國勳議員指出香港社會已逐漸恢復穩定,現在是改善經濟民生的良好時機。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期盼香港的住房問題必須得到極大改善,讓市民告別劏房和籠屋;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新界北正是解決住房問題、實現國家願景的理想地點。


劉國勳議員表示,本港的劏房問題一方面是由於個人經濟問題與房屋供應不足,令不少市民包括低收入家庭被逼選擇環境擠迫的劏房;另一方面是由於就業狀況不平均,令不少年輕的打工一族,基於節省由新界往市區的上班時間和車費,繼而在市區租住劏房。因此要解決劏房與籠屋問題,就要同時解決土地房屋供應和就業機會不足的問題。劉國勳議員解釋,新界北指整個新界北部,若以地方行政區劃分包括北區、元朗及屯門,整體調整新界北發展範圍後,可額外提供超過,600 公頃土地,與現正發展及規劃中的發展區,合計超過 8,100 公頃土地,可容納約 100 萬人、提供約 40 萬個單位,以及超過65 萬個就業職位。


劉國勳議員建議政府主動統籌及簡化土地發展程序,由新界北開始,用十年目標建設「港深合作經濟帶」。整個經濟帶主要發展六大核心區域,透過釋放濕地及綠化帶、「舊村」改造建丁廈或社區的試點模式及各口岸實施「一地兩檢」等方式騰出土地,配以鐵路等基建帶動經濟、帶動發展。劉國勳議員同時希望新界北發展能加入新的政策模式,包括引進內地高等院校、變革通關模式、現代化科學園及扶持重點產業等新政策試驗。在倡議書中,劉國勳議員提出三大具體建議:


建議1:整全規劃「港深合作經濟帶」

倡儀書提出,政府應以整全方式展開規劃。現時新界北各發展區分佈零散,未來應擴大發展規模打造「港深經濟合作帶」,新增新界北部六大策略性區域為核心,發展現代物流、創新科技、旅遊消費等重點方向產業,與深圳口岸經濟發展佈局產生協同效應。當中六個策略性區域包括:將洪水橋發展為西部物流及創新走廊;凹頭/牛潭尾-八鄉發展為提供更多房屋及就業職位的新發展區、文錦渡-羅湖口岸帶引進內地教育資源並於新界北開設分校,發展為商貿、醫療及教育區;沙頭角-鹽田發展為生物及歷史旅遊帶;皇崗-落馬洲-新田變革通關模式以便利兩地人才往來,發展為港深創新發展樞紐;上水南、古洞南則發展為現代化農業產業園,並增加運動及休閒設施。其實整個新界北合作帶還包括屯門龍鼓灘及內河碼頭,但因與「明日大嶼」重疊,可留待與之一併研究。


建議還包括以基建帶動發展,例如新北環線在原皇崗管制站增設創科園站,及建設延線駁通河套及深圳皇崗,興建一條新的南北鐵路,並探索由深圳「向下」發展鐵路的可能性,全面駁通港深鐵路網。此外,在釋放新界土地潛力方面,倡議書建議增加住宅比例、提高地積比至 8-10 倍,檢視濕地政策以釋放生態價值較低的濕地、參考內地「舊改」模式例如深圳漁農村釋放鄉村土地──研究降低祖堂地出售門檻、發展綠化地帶等方式增加土地供應,在開拓土地同時,要安置受發展影響的棕地作業經營者,以及安置預留土地予漁農業升級轉型。


建議2:簡化發展規劃程序 由新界北開始

倡儀書建議政府主動統籌新界北發展,成立專責委員會負責高層次統籌及溝通,同時成立專責小組負責快速決策及執行,並主動搬遷政府部門至新界北,對吸引企業遷入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政府應檢視土地發展相關條例,精簡城規程序,由四部曲減至三部曲(見附表 1);同時刪減重覆的公眾諮詢,由五輪減至兩輪(見附表 2);加強發展局「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的功能,檢討城市規劃委員會職能和人員組成,優化和提升城規會運作等,以加快發展土地的速度。


建議3:政府主導 市場運作

倡儀書最後一部分提出發展新界北,宜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模式加快速度進行。建議包括:1)建設現代化的科學園,興建足夠的生活及娛樂配套、人才公寓,形成設施完備的社區;2)發展重點產業如半導體、生物科技、醫療等,批出土地引入私人市場力量興建;3)參考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容許商業及產業進行原址換地;4)成熟項目先行,加快發展速度。


最後,劉國勳議員希望政府在未來的新界北發展規劃中,打破舊式思維,將土地潛力巨大的新界北,打造成為集經濟活動、人口居住為一體的新中心,藉以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融入國內國外雙循環發展,才能帶動香港實現產業多元化和經濟轉型。


 
 

新聞查詢: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辦事處 (2628 3337 / 9782 7408)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