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3
A. 衞生黑點概況與分析
民建聯於今年1月30日公布全港141個「衞生黑點」,及後已將資料通報予相關政府部門作跟進,而局方亦作出書面回覆。為持續監察社區內的衞生狀況,民建聯派出義工進行第二輪巡查,跟進上次公布141個衞生黑點的情況,並查找新的衞生黑點。
經過第二輪巡查,在過去141個黑點中,28個有改善,113個沒有改善,黑點的改善比率只有約二成(19.9%)。另外,新發現的黑點有91個。在扣除有改善黑點、加上新發現黑點後,最新黑點總數為204個,較1月時公布的141個多出約四成。
衞生黑點的分布及最新情況︰
最新黑點總數︰ 204個 (113個「未有改善黑點」+ 91個「新增黑點」)
就衞生黑點的分類上,最普遍的問題是垃圾與雜物堆積有85個相關黑點,第二為鼠患滋擾問題有66個相關黑點,其他依次為建築廢料及回收物品堆積34個,其他衞生問題10個、動物相關滋擾9個。
最新衞生黑點分類統計︰
B. 就食衞局工作的評價與建議
民建聯於1月30日公布全港141個「衞生黑點」後已將相關資料及建議交予相關政府部門跟進,而局方亦作出書面的回覆。我們認為政府的回應稍欠積極,亦不願意進行結構性改革。
儘管政府在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將「環境衞生及有關服務」的撥款由上年度的41.97億(原來預算)增加16.7%,至本年度的48.29億(預算)。但我們認為假若政府不願從結構性改革,不願改變既有的官僚思維,即使增加撥款亦難以大幅改善社區的衞生環境。因應政府的回覆,我們作出以下評價與建議︰
1. 跨部門協調失當
在食環署回覆的信件中提及,141個有環境問題的地點中,當中有65個地點涉及其他政府部門或私人機構,包括環保署、路政署、房屋署、漁護署及領展等,食環署只負責轉交相關部門或機構。
儘管政府已成立跨部門的「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探討如何提升政府就整體防治蟲鼠的監察及應對機制。但不同部門基於不同的本位,處理衞生問題的手法與重視程度均不同,亦使地區的衞生問題難以處理。現時督導委員會由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擔任主席,我們建議政府提升「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的層次,改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以加強統籌和協調跨政策局及跨部門的防治蟲鼠工作,並強化各部門對相關問題的重視。
2. 清潔活動缺乏連貫性
現時食環署每年於不同時段以主題形式舉辦不同的清潔活動,包括一年三期滅蚊運動(各為期4至12週)、一年兩期滅鼠運動(各為期10週)、歲晚清掃大行動等。但各運動之間缺乏連貫性、覆蓋性,而參與的部門亦主要以食環署為主導,社會各界對零散性、局部性的清潔活動重視不足,未能整體性提高社會的清潔意識,而為宣傳而舉辦的活動,宣傳效果低下。
過去政府分別於2003、2009、2013及2015年舉行「全城清潔」活動,加強宣傳與教育,積極掃蕩街頭巷尾的衞生黑點,並取得相當的成效。但隨著活動的結束,市民的衞生意識逐步減弱,政府的衞生工作亦變得消極。
有見及此,我們認為政府應一年一辦「全城清潔大行動」,策動18區攜手提升全港公共衞生水平,針對公眾地方、公共屋邨及後巷等,展開徹底清潔和消毒,減低疾病傳播風險,並喚起市民對環境及個人衞生的關注。
3. 建築廢料、四電一腦非法棄置問題未能有效處理
現時環保署及食環署分別就建築廢料、四電一腦及固體廢物非法棄置問題執法,但現實中兩個部門卻出現不協調、互相「推莊」的情況,令社區非法棄置問題未能有效解決。事實上,過往食環署遇到建築廢料、四電一腦等不屬職權範圍內的棄置問題時,最多只會轉介相關部門,這亦令問題的處理時間大大拖延。
故此我們要求政府盡快成立跨部門聯合特別職務隊,特別針對建築廢料、四電一腦及其他固體廢物非法棄置問題,先進行清理,回復市容潔淨,並同時加強巡邏監察,包括設置監察器材及嚴格執法,解決因部門不協調而導致非法棄置問題持續的弊病。
4. 對私人地方的衞生問題支援不足
政府負責公共地方的衞生清潔工作,私人地方的環境衞生問題由大廈居民、法團或管理公司處理。但現時部份缺乏管理的「N無大廈」居民無能力自行處理大廈範圍內的環境衞生問題,這亦是各舊區普遍面對的問題,但政府一直未有予以重視。
我們認為政府應加強支援私人地方的衞生清潔工作,如撥款予各區的區議會或其他非政府機構,推動由「社區主導」的清潔與環境改善計劃,如定期舉辦一些活動「樓宇清洗計劃」或「清潔後巷大行動」等,以改善「N無大廈」的衞生情況,提醒居民注意家居清潔的重要性,並增撥資源向居民提供樓宇管理的支援與宣傳。
5. 鄉郊收集設施設計失當
鄉郊地區一直面對廢物收集和處理的問題,現時全港約有800多個鄉郊垃圾收集點,隨著鄉郊人口不斷增加,現時沿用的半封閉式垃圾收集站,無論在容量上及設計上都跟不上實際的需求;部份沒有設立垃圾站的地區更只會放置大型垃圾桶,再加上運走垃圾的工作效率不高,在種種問題下,垃圾經常被不適當地擺放在垃圾站外,形成臭味、野豬、野狗、鼠患滋擾等環境衛生問題。
儘管政府過去曾試驗性在鄉郊地區引入「太陽能廢物壓縮箱」與「太陽能鋁質垃圾收集站」,但相關設計走錯方向,白白浪費時間,甚至進一步惡化社區的衞生情況,這更反映政府的設計與管治團隊有結構性問題,未能了解鄉郊居民的需要。
我們建議政府參考澳門社區的小型垃圾收集站的設計,重新興建鄉郊小型垃圾收集站,以取代舊的半密封式設計,新設計應配合智能科技,做到可全密封,減少臭味及環境衛生的問題;並透過垃圾收集量提示設備,傳遞信息通知承辦商及時收集垃圾,解決環境衛生問題。
另外,相比起市區,鄉郊垃圾收集的特點是每個收集點距離分散但廢物量則較少,所以使用大型廢物收集車是有一定運作上的問題,因此,可參考其他的地區設計小型密封式收集車,以令鄉郊地區的垃圾工作更有效率。前車可鑑,新發展區應做新垃圾收集系統建設改革,不應重蹈覆轍。
新聞查詢: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 2682 0155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 9274 7035
立法會議員柯創盛 9266 1035
立法會議員鄭泳舜 6373 1979
觀塘區議員顏汶羽 6600 251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