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超市減價真定假?「超市格價專員」為您揭真相!

2020.09.13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零售業大受打擊,7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算為265億元,按年下跌23.1%,但超市銷售額則在「疫市」連升7個月,7月按年大升27.8%,創逾5年新高,成為「疫市奇葩」。政府推出第二輪保就業計劃今日截止申請,當中點名規定兩間大型連鎖超市百佳及惠康,若領取第二期工資津貼,就必須減價,或向弱勢社群提供超市現金劵。


成立「超市價格關注組」

民建聯副秘書長兼觀塘區議員顏汶羽表示,經常接獲市民反映,即使香港面臨經濟衰退及打工仔凍薪減薪,各大超市或網上超市的貨品價格不減反升。故此,顏汶羽宣布牽頭成立「超市價格關注組」,聯同民建聯屯門區議員賴嘉汶、民建聯中西區社區主任劉天正及民建聯南區社區主任張偉楠,化身「超市格價專員」,定期公布「超市價格指數」、觀察超市熱門貨品是否存在「先加後減」等現象。


超市價格指數

為了監察大型連鎖超市熱門貨品價格變化,「超市價格關注組」揀選22種家居日常食用品(見附件一),每逢星期五總計該22種日常用品的售價,以追蹤形式比較相關貨品價格的變化。


「超市價格關注組」成員劉天正指出,在首次採樣調查(8月28日),惠康的指數為699.5、百佳的指數為714.2。而最新一次採樣調查(9月11日),惠康的指數為707.8、百佳的指數為711.2。兩者對比下,惠康的價格指數錄得1.1個百分點增幅,百佳的價格指數錄得0.4個百分點減幅。


超市貨品「先加後減」?

坊間多年來均批評超市部分熱門貨品出現「先加後減」(抬價後才減價),消委會早年亦曾批評超市以「先加後減」來營造減價假象以達致速銷。


「超市價格關注組」成員張偉楠表示,超市「先加後減」情況多年來並沒有改善。以「金鳳泰國頂級香米5公斤」為例,於8月28日及9月2日的售價均為97.9元,而在9月4日的價格為95元,看似減價2.9元、減幅約2.96個百分點。然而,「超市價格關注組」在8月26日的格價調查發現,其實百佳當時已經以95元出售「金鳳泰國頂級香米5公斤」,疑似有「先加後減」之嫌。

例子(一)

在另一大型連鎖超市惠康,亦有類似情況出現。「超市價格關注組」成員張偉楠指出,惠康在8月28日及9月2日均標售「出前一丁 麻油味即食麵 5包裝」為20元,而9月4日「特價」至18.5元,減幅金額為1.5元,幅度達7.5個百分點。不過,「出前一丁 麻油味即食麵 5包裝的惠康「減價」價格,其實早於8月26日已經出現。

例子(二)

兩大超市「神同步」?

兩大連鎖超市每逢星期五,均在各大報章或電視台刊登廣告以推銷「精選貨品」。一般大眾消費者都會認為相關廣告的推廣產品,會有較大的折扣或較其他超市便宜。「超市價格關注組」召集人顏汶羽則表示,曾經比對兩大超市的廣告推廣,竟然發現相關產品與另一間超市的售價相同,似乎有一種「神同步」、「齊上齊落」的效果。

「神奇」的價錢牌

各大超市通常在減價貨品用同一價錢牌標示兩組數字,數值較高的一組會用線刪去(刪除價),而另一組為貨品的真實價格。不過,「超市價格關注組」成員賴嘉汶發現,U購超市「淘大金標生抽500毫升」的「刪除價」及「真實價格」均為10.9元,「這種標示方式絕對不理想,因為會令消費者誤以為是減價貨,但事實上是價格沒有任何改變。」


8月28日於炮台山U購超市拍攝
9月9日於炮台山惠康超市拍攝






「高露潔纖柔新世代牙刷3枝裝」的「特價」與「標準價」均為45.9元




另一例子是惠康以「特價」74元出售「雀巢咖啡意大利特濃咖啡」,但惠康沒有按慣常做法同時標明「標準價」,令消費者難以比對是否「真減價」。


9月9日於炮台山惠康超市拍攝

惠康以「特價」出售「雀巢咖啡 意大利特濃咖啡」,惟沒有按慣常做法標明「標準價」,令消費者難以比對是否「真減價」。


價錢牌與售價有出入 顏汶羽籲市民購物後要對單

「超市價格關注組」發現,惠康在9月10日以「特價」出售3枝「道地極品解茶500毫升/道地極品纖解茶500毫升」,當日價錢牌標價為「特價19.9元3枝」,但當付款時實收「真特價18元3枝」,兩者價格相差幅度接近十個百分點。顏汶羽表示:「雖然今次發現產品真實售價較標示價平,但始終大部分市民都看價錢牌決定買或者不買該貨品,所以正確的資訊是相當重要。我亦在此呼籲,市民購買東西後要有對單的習慣,一旦發現售價與標示價有出入,要立即向零售商查詢。」



9月10日於炮台山惠康超市拍攝

「道地極品解茶500毫升/道地極品纖解茶500毫升」的價錢牌標示為「特價$19.9/3」,而事實上惠康超市實「18元3枝」。


加強監管商家營商手法 確保零售商「真減價」

「超市價格關注組」顏汶羽表示,百佳及惠康若再領取保就業計劃的工資津貼,應該既向弱勢社群提供超市現金劵,亦必須「真減價」以惠及普羅大眾。為達致確保零售商包括超市「真減價」及防止「先加後減」行為,我們建議政府:

  1. 檢討現行與保障消費者有關的法例,杜絶零售商以不誠實手法定價及宣傳,加強對價格標示有誤導消費者行為的規管,其中可考慮參考澳洲及英國等地的法規,研究對「優惠價格」的規定,除了在標示減價時,必須說明「原價」是多少,由多少元減至多少元外,亦清楚界定「原價」的定義。

  2. 增加資源予競委會,讓競委會加緊對超市有否合謀定價、縱向價格限制或濫用市場權勢等反競爭行為進行深入調查及監察工作,並檢討應否在競爭法已行使若干時間下,取消現行非嚴重反競爭行為「告誡通知」的安排。此外,研究優化《競爭條例》訴訟程序,包括引入私人訴訟途徑,給予申訴者直接對申訴對象採取司法途徑的權利。


政府須要求超市公佈減價計劃 確保「真回水」

3. 顏汶羽建議,若百佳及惠康兩大連鎖超市,再領取第二期「保就業」計劃的工資津貼,政府須要求百佳及惠康公佈減價計劃,政府同時應確保超市是「真回水」,與市民共享經濟成果。

 

新聞聯絡:「超市價格關注組」召集人 顏汶羽(6600- 2511)

Comments


bottom of page